劉筠《宋玉》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楚國驕荒日已深,山川朝暮劇登臨。①
曾傷積毀亡師道,只托微詞蕩主心。②
江草東西多恨色,峽云高下結(jié)層陰。③
潘郎千載聞遺韻,又說經(jīng)秋思不任。④
【注釋】 ①劇:多,常。②積毀:積,多。毀,誹謗,中傷。積毀,多次的誹謗。師道:師法,師承。指屈原耿介、直諫的精神。微詞:即微辭,委婉之辭。③層陰:重疊的陰云。④潘郎:指西晉文學(xué)家潘岳,有《秋興賦》。遺韻:遺詩,指《九辯》。任:抵擋,承受。
【譯文】 楚王日益驕縱,楚國日漸衰微。憂傷的詩人呵,只能朝朝暮暮登山臨水,以寄托不盡的愁思。曾經(jīng)多次被讒言所中傷,終于喪失了先師屈原冒死直諫的精神,只得假借委婉之辭來打動君主的心。江畔,芳草萋萋,一片春色,反而觸動悵恨之情;峽間,云霧繚繞,高高低低,逐漸結(jié)成層層陰霾。千載之下,潘安仁依然仰慕宋玉的高韻,又寫下《秋興賦》,訴說秋天不堪承受的愁思。
【總案】 關(guān)于宋玉的生平事跡,詳情已不可考,《史記·屈原列傳》、《漢書·藝文志》、《新序》、《韓詩外傳》等史籍散論中有零星記載,大體可推知,他是楚國鄢(今湖北宜城縣)人,與屈原同時代,可能是屈原的學(xué)生。做過楚頃襄王的侍臣,地位較低,頗不得志。面對荒淫的國君、衰敗的國家,詩人只能登山抒愁,臨水寄哀,《九辯》即有“登山臨水兮送將歸”之句。
宋玉如同屈原一樣屢遭讒言毀傷,《九辯》云“重?zé)o怨而生離兮,中結(jié)軫而增傷”,“紛純純之愿忠兮,妒被離而障之”,于是他只能以委婉之辭來勸諭君王,《風(fēng)賦》便是這一類“微詞”。此詩頷聯(lián)“江草東西多恨色,峽云高下結(jié)層陰”,化用《招魂》句意:“獻歲發(fā)春兮汩吾南征,綠蘋齊葉兮白芷生。……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江草青青,一片生機,而楚國卻日趨衰敗,窮途末路。后句用“巫山云雨”典故,出自宋玉《高唐賦》,尾聯(lián)又用宋玉《九辯》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之句。宋玉的詩句,堪稱中國文學(xué)悲秋意識的鼻祖。至?xí)x代潘岳沿繼這一主題,寫下《秋興賦》。引用并稱頌了宋玉的詩句,抒發(fā)秋思的愁苦。
本詩以短小的篇幅,巧妙地連續(xù)化用典故,勾勒出宋玉這一個憂國憂民的文人形象,組織細密,典麗精工,與另一首《漢武》,同為劉筠詠史詩中較好的作品。
上一篇:黃庭堅《子瞻詩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堅體,蓋退之戲效孟郊、樊宗師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次韻道之。子瞻《送楊孟容》詩云:“我家峨眉陰,與子同一邦。”即此韻》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吳儆《寓壺源僧舍三絕(其一、其二)》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