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
門外東風雪灑裾,山頭回首望三吳。不應彈鋏為無魚。
上黨從來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時平不用魯連書。
這是一首送友赴任之作。梅庭老生平未詳,從詞里可知他是三吳地區(“三吳”,諸說不一,大抵指今浙東、蘇南一帶)人?!吧宵h”,一本作“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北宋時與遼邦接近,地屬邊鄙?!皩W官”掌地方文教,職位不顯,可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梅庭老赴任,想必不太情愿,而又不得已而為之,蘇軾便針對他這種心情寫了這首詞送他。
“門外東風雪灑裾”,是寫送別的時間與景象。盡管春已來臨,但因春雪,而氣候尚很寒冷。而“飛雪似楊花”的情景,隱含無限惜別之意。彼此握別,意見言外。這時有“雪灑裾(衣襟)”,而不言“淚沾衣”,頗具豪爽氣概。次句即有一較大跳躍,由眼前寫到別后,想象梅庭老別去途中,于“山頭回首望三吳”,對故園依依不舍。這里作者不是強調三吳可戀,而是寫一種人之常情。第三句便針對這種心情進一言:“不應彈鋏為無魚?!边@句用戰國齊人馮諼事,馮諼為孟嘗君食客,曾嫌不受重視,彈鋏(寶劍)作歌道:“長鋏歸來乎,食無魚?!保ā稇饑摺R策》)此句意謂梅庭老做了學官,總算是“食有魚”,不必唱歸來。同時又似乎是說,盡管上黨地方艱苦,亦不必計較個人待遇,彈鋏使氣。正因意在兩可之間,語尤忠厚。
過片音調轉高亢:“上黨從來天下脊?!币庵^勿嫌上黨邊遠,其地勢實險要。蓋秦曾置上黨郡,因其地勢高,故有“與天為黨”之說。杜牧《賀中書門下平澤潞啟》:“上黨之地,肘京洛而履蒲津,倚太原而跨河朔,戰國時,張儀以為天下之脊。”作者《雪浪石》詩亦云:“太行西來萬馬屯,勢與岱岳爭雄尊。飛狐上黨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黃昏?!笨梢詤⒆x?!跋壬枪胖濉?,此稱許梅庭老有如古之大儒,以天下為己任,意謂勿以學官而自卑。此聯筆力豪邁,高唱警挺,可以壯友人行色。然而不免還有一個問題,上黨誠為要地,學官畢竟冷閑,既有大志大才,何以不當大任呢?這就補出末句:“時平不用魯連書。”魯連,即魯仲連,戰國齊人,曾游趙,值秦兵圍趙,魏遣人說趙奉秦為帝,魯仲連力排此議,使趙保持了獨立。后十余年,燕、齊交戰,燕將攻下齊之聊城,聊城人讒之于燕,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聊城,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仲連乃為箭書射入城中,以利害勸說燕將或全師歸燕,或降齊受封,擇一而行之,勿行一朝之忿,殺身亡聊城,至功敗名滅。燕將見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乃自殺。田單遂復聊城,歸而欲以爵封魯仲連,魯仲連逃隱于海上。《史記》給他很高評價。因上黨是趙地,當時宋遼早已議和,故云時代承平,梅庭老即有魯連奇策,亦無所用之。既有勸勉其安心本職工作之意,又含有對其生未逢辰不得重用之遭際的同情。
全首僅六句,卻委曲周詳,既同情于友人不得志的遭遇,又復風義相期,開導他努力于公事。作者是用自己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去影響朋友,出語灑脫卻發自肺腑,故能動人。《浣溪沙》詞調,在作者以前如晏、歐等名家手里,大抵只用于寫景抒懷,而此詞卻以之寫臨別贈言,致力于用意,有如文章之“序”體,開拓了小詞的題材內容。下片的聯語對仗自然工穩,音情高古;兩片結語均用戰國故事,為全詞增添了色澤和韻味。
上一篇:蘇軾·浣溪沙(道字嬌訛語未成)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蘇軾·菩薩蠻(柳庭風靜人眠晝)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