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臺
作者: 竇春蕾 【本書體例】
【原文】:
南山有臺(1),北山有菜(2)。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樂只君子(3),萬壽無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只君子,邦家之光。樂只君子,萬壽無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4),北山有杻(5)。樂只君子,遐不眉壽(6)。樂只君子,德音是茂(7)。
南山有枸(8),北山有楰(9)。樂只君子,遐不黃耇(10)。樂只君子,保艾爾樂(11)。
【鑒賞】:
這是一首贊美賢達君子的宴饗詩,表達了對德才皆備的賢者的敬愛和衷心祝福。《詩序》說:“《南山有臺》,樂得賢也。得賢,則能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因此,它也反映出人們渴望品德高尚的賢才來治理天下,使天下永久太平。生活永遠安寧幸福的美好心愿。全詩吸收了民歌的表現手法,重章疊唱,反復歌詠,從不同側面來贊頌、祝禱。每章結構相同,句式相近,只更動幾個主要字詞,既顯得嚴整莊重,井然有序,又具有靈活變化,跳躍舒暢之感,讀之瑯瑯上口,音韻諧和,富有音樂美和節奏感。
全詩共五章,每章開頭均以南山、北山的草木起興,民歌風味十足,不僅為讀者聽眾喜聞樂見,而且富有象征意義。這十種草木,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較常見并于人有實際使用價值的。鄭玄說:“山之有草木以自覆蓋成其高大,喻人君有賢臣有自尊顯。”因此,作者將這些草木用在詩中,并一再描述其繁盛蔥茂,就是暗喻賢達君子的德茂才盛。詩的前兩章,作者一再申明盛贊品行俱佳的君子,是國家安定的根本和榮耀,說明他對于國家的重要意義,所以,詩人祝愿他萬壽無疆,帶來天下的長治久安。第三章,詩人極力夸贊賢臣的卓卓政績,他治理有方,關心民苦,敢于為民請命,替民設想,是百姓衷心擁戴的“父母官”,到處都傳揚著他的美好聲譽。四、五兩章,繼續頌揚君子的美好德操,并祝愿他長壽不老,祝福他的子孫后代,永遠幸福安樂。
這首詩還有幾處頗有爭議的地方:(一)詩中多次反復出現的“樂只君子”一句,一種意見認為“只”為語助詞,無實義,可解釋為“哉”,即“樂哉君子”;另一種意見認為“只”即“是”,意為“得到君子多快樂。”二者之中,第一種意見更恰當些。《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有這樣一段話:“德,國家之基也。”……有德則樂,樂則能久,詩云:“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可見,古人也認為德是樂的根本,樂為德的升華。所以,君子有德,故“樂哉”。(二)詩中所贊美的君子究竟是誰呢?有人根據詩中出現的“萬壽無疆”的詞句,認為是周天子;也有人認為上古時代這個詞的用法較普遍,既可視人也可自視,并非天子的專用詞。在《左傳》(襄公二十年)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季武子奉使歸來。公賦《南山有臺》。杜預為之注曰:“喻武子奉使,能為國光輝。”因此,后一種看法比較可信。
上一篇:《南山》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南有嘉魚》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