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 回頭詩》豪華雖是羨,離別卻難堪(1)。
豪華雖是羨,離別卻難堪(1)。
博得虛名在,誰人識苦甘(2)。
【注釋】
(1) “豪華”二句:豪華,指賈府為接待元妃省親而建造的大觀園以及接待的排場,極盡奢華豪闊。雖是羨,雖然是引人稱羨的事。離別,一指元妃身處深宮,不能與家人見面(元妃省親時說皇宮是個“不得見人的去處”),二指元妃省親回家,旋即又與父母親人們離別。卻難堪,卻是難以忍受的事(省親離別時元妃哭,“賈母等已哭的哽噎難言了”)。
(2) “博得”二句:博得虛名在,指元春被封為貴妃后賈府極榮華富貴,名聲是有了,但卻是過眼云煙,是虛空的。誰人識苦甘,哪個人能夠領悟其中的甘苦與得失。識,認識,領悟。
【譯文】
賈府為元妃省親,建造的大觀園及搞的接待排場,極盡奢華豪闊,雖然是引人稱羨的事,但是離別使元春與父母親人們都難以忍受。顯赫的名聲取得了,不過是過眼云煙,是虛空的名聲,誰能領悟其中的甘苦與得失?
【鑒賞】
賈府為元妃省親,建造的大觀園及搞的接待排場,極盡奢華豪闊,元妃與曹雪芹同嘆息
元春榮獲貴妃稱號后回家探親,賈府特地大興土木建造的“天仙寶境”(后元妃下令改為“省親別墅”),以及接待時搞的排場,極盡奢華豪闊之能事,二者勞民傷財的程度無法形容,元妃與曹雪芹同為之嘆息。元妃“默默嘆息奢華過費”,又勸父母“以后不可太奢,此皆過分之極”。曹雪芹嘆息“豪華稱羨,離別難堪;虛名好博,苦甘難識”。元妃是在長期禁錮于皇宮“不得見人的去處”,成為“物質的極富有者、精神的極貧困者”的情況下,經過二十年的反省,這才有所領悟、“辨是非”(詳見第五回元春判詞),而發出嘆息;曹雪芹則是在《紅樓夢》全書的思想主題框架內發出嘆息,從這首回頭詩可以看到第一回中《好了歌》、《〈好了歌〉解》的影子。
歷史上的富貴、豪富者不做出炫富、奢華舉動的幾乎找尋不到。如書中寫到,賈府是在模仿周貴妃、吳貴妃的娘家,這反映出當時在接待省親上如此“奢華過費”是普遍現象;又如每個朝代都有許多分封出去的“地方王”,他們所住的建筑物、妻妾編制、日常生活排場無不模仿皇帝;至于每個朝代的皇帝那就更不在話下了,單是一上臺就動用全國的人力物力建造宮殿式陵墓,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如果說曹雪芹通過對社會的深入觀察,以及從極富貴榮華到極貧窮潦倒的切身經歷中,方才“識苦甘”、“識得失”,那么長期生活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極富貴榮華條件下的賈府大小姐、新封的貴妃娘娘賈元春,能夠“識苦甘”、“識得失”,是很不容易的,堪稱“思想家”、“哲學家”!這一點對現代社會中的乍富炫富、未富而不擇手段致富者應該有所警示!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有專家學者對此詩的第三、四句作這樣解說:賈府建造大觀園博得了虛名,而建造大觀園的勞動人民浸透了血淚。這是結合那個時期“思想主旋律”,從另外的角度作出的解說,未免有點牽強附會。
上一篇:《回頭詩》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妙玉》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