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周紫芝·踏莎行》
周紫芝
情似游絲①,人如飛絮②,淚珠閣定空相覷③。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雁過斜陽,草迷煙渚,如今已是愁無數(shù)。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鑒賞】 這是一首別情詞,上闋寫分手時的難以割舍,下闋寫分手后的愁情無限。
開篇從情入手,直接以兩個比喻寫別離時的心態(tài): “情似游絲,人如飛絮”,并以 “飛絮” 點出季節(jié)。“游絲” 既寫出情感纏綿的特征,又以其輕細極言兩人承受的離情已到極點,人物心中的離愁深重由此可見一斑。“飛絮” 形容人飄泊不定的行蹤,也暗示人生的聚散無常。如果兩句比喻是概括地融情入景,“淚珠閣定” 句則是別離情態(tài)的特寫定格,寫景由動到靜。淚珠盈滿眼眶,兩人默默無語,空自相對。“定” 有長久停留的意思,說明悲哀深重。“空” 寫出兩情依依不忍離別,但又無可奈何的復(fù)雜心情。下句緊扣“空” 字又將鏡頭推遠,寫“一溪煙柳萬絲垂” 的空明澄澈之景。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xí)俗,所以詞人想借萬條垂拂的柳絲將遠去的蘭舟拴住。這想象不乏天真,然而即景生情中卻包含著無盡的失望和惆悵。
下闋寫游子遠去之后送行者的凄涼情懷。先寫所見: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斜陽” 點出特定的時間,暗示游子離去之后,送行者駐足岸邊的時間很長。昏黃的夕陽里大雁鳴叫著遠去,不知究竟去到何方; 蒼茫的暮色里青草的凄迷使江上洲渚一片黯淡,不知雁落何方。這擔(dān)憂其實是對游子今夜在何方的牽掛。景色由 “煙柳萬絲” 的開闊明朗一變而為凄清蒼涼,情景交融地襯托出送別者不堪離愁的心境。同時這寓情于景的一筆使后面“如今已是愁無數(shù)” 的直接抒情來得更自然、真切、深沉。送行者被蒼茫的愁思所困,愁情難遣已極,所以明天的事只能暫且不管,今晚漫漫長夜如何捱過已夠讓人煩心的了。
全詞結(jié)構(gòu)精妙。不僅寫景有遠近動靜的不同,而且寓情于景,情與景在上下闋中也各有不同的錯綜安排,先由情到景,再由景到情。過渡時由景來連接,收尾時側(cè)重抒情,由寫愁“無數(shù)”的廣到寫愁“無法”的深,變化多端,妙不可言。
上一篇:《歐陽修·踏莎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吳文英·踏莎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