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此堂上1,幽意復誰論。落日無王事,青山在縣門(淡永)。云峰向高枕,漁釣入前軒。晚竹疏簾影,春苔雙履痕2。荷香隨坐臥,湖色映晨昏。虛牖閑生白,鳴琴靜對言(顧明府)。暮禽飛上下,春水帶清渾3。遠岸誰家柳,孤煙何處村(開拓有余情)。謫居投瘴癘,離思過湘沅。從此扁舟去,誰堪江浦猿。
此詩蓋深羨李在官閑逸,日領溪堂勝景,遷客過,殆不可為懷矣。
【校記】
1.寥寥,《全唐詩》一作“寂寂”。
2.春苔,《全唐詩》一作“苔生”。
3.水,《全唐詩》一作“草”。
【箋釋】
[李明府] 不詳。明府,郡守尊稱,即“明府君”,漢朝三國皆然。至唐朝,為縣令俗稱。 霅溪水,《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五“湖州烏程縣”:“霅溪水,一名大溪水,一名苕溪水,西南自長城、安吉兩縣東北流,至州南與余不溪水、苧溪水合,又流入于太湖,在州北三十五里。”又,《太平寰宇記》卷九四“湖州烏程縣”:“霅溪,在縣東南一里,凡四水合為一溪。”“顧長生《三吳土地》云:‘有霅溪,水至深。昔徐陵《孝義碑》云:清霅沵沵,深窮地根。按字書云:霅者,四水激射之聲也。”此詩當作于劉長卿初貶南巴道出湖州時。
[王事] 王命差遣的公事、公務。《詩經·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虛牖閑生白] 即“虛室生白”,謂人能清虛無欲,則道心自生。《莊子·人間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司馬彪注:“室比喻心,心能空虛,則純白獨生也。”《淮南子·俶真訓》:“由此觀之,用也必假之于弗用也。是故虛室生白,吉祥止也。”高誘注:“虛,心也;室,身也;白,道也。能虛其心以生于道,道性無欲,吉祥來止舍也。”
[湘沅] 湘水、沅水。南巴在湘、沅以南,故云。
[扁舟] 《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范蠡既雪會稽之恥……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張守節正義:“《國語》云勾踐滅吳,反至五湖。范蠡……遂乘輕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終極。”
【輯評】
《唐詩歸·中唐一》:鐘惺評:文房五言妙手,樸中帶峭,便開中、晚諸路。至排律,深老博大,其氣骨則漸向上去矣。“落日無王事,青山在縣門”,渾淪。
《唐詩解》:此美明府政治之清逸。蓋文房謫宦南巴,道經霅而有是作也。言此堂幽意頗多,難以具述。正以地連山水,政托鳴琴,故花竹幽琴,互相旋繞,村煙岸柳,極目蒼然,官舍之幽至矣。我乃舍此而就瘴癘之居,既銜思而過湘沅矣,又豈堪此江上猿聲乎?
《唐詩合解箋注》卷一二:“寥寥此堂上,幽意復誰論。落日無王事,青山在縣門”,首解言書堂之幽,由明府之清也。寥寥,空闊之意。堂中幽意,難以論述,中解乃略言之,無王事者,刑清而政簡也,只有青山,日與縣門相對,豈不幽哉!“云峰向高枕,漁釣入前軒。竹動疏簾影,苔生雙履痕”,此下俱寫幽意。書堂前對云山,向我高枕,溪中漁釣,入此前軒。檐前竹影蕭疏,苔上屐痕宛在。“荷香隨坐臥,湖色映晨昏。虛牖閑生白,鳴琴靜對言”,明府之居此堂也,荷香隨其坐臥,湖色映乎晨昏,虛室生白,閑中寂坐,鳴琴之暇,靜對無言。雖宓子賤之不下堂,而單父治、汲長孺之臥理南陽,不能過也。“暮禽飛上下,春水帶清渾。遠岸誰家柳,孤煙何處村”,又從書堂之左右言之,則禽聲上下,草色清渾,蓋草色有新舊,故清濁相映帶也。再從堂上遠望,不知岸柳誰家、煙樹何處,皆助此書堂而生幽意者也。“謫居投瘴癘,離思過湘沅。從此扁舟去,誰堪江浦猿”,此解是劉文房別此而云,乃留題意也。文房謫宦南巴,將投瘴煙之地,道出湘沅,而回憶霅溪,離思難禁,今日辭此書堂,從此泛舟而去,倘聞江浦猿聲,誰能堪之?不令我斷腸悲痛哉!沅湘二水,在洞庭之南。○前解羨書堂幽意,中遂歷言之,后解乃留別書堂而題此作。
上一篇:《負謫后登干越亭作》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秋日夏口涉漢陽獻李相公》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