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因十首·西江月》原文賞析
飲山亭留飲
看竹何須問主?尋村遙認松蘿。小車到處是行窩,門外云山屬我。張叟臘醅藏久,王家紅藥開多。相留一醉意如何?老子掀髯曰可!
詞人歸隱之后,竹杖芒鞋往來于青山秀水之間。清陳衍《元詩紀事》卷五引《滋溪文稿》載:劉因“獨好長嘯,嘗游西山,當西風木落時,作一曲而感慨系之。……閑游郎山,號雷溪真隱。”此詞寫尋幽訪勝中,為友人所挽留,醉飲于飲山亭。
起二句,看竹、尋村皆清游之事。《世說新語》載晉王子猷酷愛竹,竟至不可一日無此君。嘗過吳中,見人家有好竹,也不與主人打招呼,徑至竹林中諷嘯良久而出。“看竹何須問主”即用此典故,系從王維《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詩“到門不敢題凡鳥,看竹何須問主人”裁剪成句。松蘿,即女蘿,松樹上攀附而生的浮蔓。看竹不問主人是任誕,不拘世俗之禮;尋村專看古松藤蔓是避世,是在探訪未被塵俗沾染的世外桃源。行窩,指外出臨時居住的處所。史載,北宋大儒邵雍的住所稱“安樂窩”。他的崇拜者在各地營造屋宇如雍所居,恭候他來住,名曰“行窩”。詞人借用這個稱呼,寫自己任情游適,隨處棲身。既以大自然為家,那么大自然的風云、山川便成了他的私有家產了。劉因在另一首詞《太常引》中也曾說:“天地作行窩,把萬物、都名太和。”看來他做大自然主人的意識是非常強烈的。雖然兩百年前蘇東坡就曾聲明過:“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賦》)但這里詞人卻說“門外云山屬我”,也只好隨他私有去了。
上片是獨游,下片則是共飲。張叟、王家皆非確指,系泛稱友人家的鄰居。詞人訪幽至友人家,受到大家的熱情款待,東家具雞黍,西家出棗梨;張家老叟請他喝臘釀陳酒,王家主人請他賞庭中芍藥。最后,眾人征詢隱士的意見:“留下來暢飲一番如何?”詞人正中下懷,掀髯大笑,豪爽地答應了下來。落筆瀟灑,以對白為詞,全從南宋辛派詞人脫變而出。辛棄疾《江西月·遣興》下片:“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劉過《西江月》上片:“堂上謀臣帷幄,邊頭猛將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與?曰可!”同一詞牌,同一口吻。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三引王鵬運語曰:“樵庵詞樸厚深醇中,有真趣洋溢,是性情語,無道學氣。”驗之此詞,信然。
上一篇:《段克己·西江月》原文賞析
下一篇:《龔賢·西江月》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