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潘君昭
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皆舊御路也
州橋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 “幾時真有六軍來?”
州橋,所指乃北宋舊京汴梁的天漢橋。此詩亦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使金路過舊都汴京時所作。小序所云朱雀門,是汴京的正南門,宣德樓,是宮城(大內)的正門樓。御路,即御街、天街;自宣德樓一直往南,經州橋,直通朱雀門。州橋,是天漢橋的俗稱(宋時稱汴京為州),跨汴河;《東京夢華錄》對州橋有所記載:“正對于大內御街……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御路也。”“中心御道,不得人馬行住。”
次句寫作者出使到達汴京后,當他與金伴使同行于天街時,他注意到這座壯觀的石橋,“其柱皆青石為之,石梁石筍楯欄,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鐫海馬水獸飛云之狀。”(同上)同時他亦注意到了御路兩旁的父老們,他們年復一年地在等待車駕(宋帝)的回朝。
第三、四句展開想像,似乎這許多淪陷區父老們都在爭先恐后擁上來詢問使臣:什么時候六軍才真會北上收復中原?“忍淚失聲”,既寫出其有所壓抑,又寫其沉痛的心情。“六軍”,天子有六軍。這一場面十分感人,也十分生動,雖然事實上不一定會出現這一鏡頭,但客觀上卻符合了廣大人民的期望。
從構思來說,這首詩用現實與幻想相結合的手法來表述思想感情。現實是作為使臣的作者與金伴使走在州橋上,兩旁“閑雜人等”是絕不準和他通話的,他們的怨訴只能從眼神中傳達出來,這一情況如果在作品中描繪的時候只能表現為靜止的、壓抑的,因此也就不能深刻而明確地反映出淪陷區人民期待王師北上的心情。
為了加深印象,作者用當時不可能出現的場面但又是能被人接受的幻覺來處理州橋上的一幕,即雖無其事卻又使人希望有此事,而人物則是在動態之中顯示出來,這樣就更好地反映出當時人民渴望王師北上的心態。這對南宋朝廷中貪圖享樂,茍安求和的統治者也無疑是有力的鞭撻。
上一篇:王延齡《岳鄂王墓》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艾治平《己丑元日》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