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四時佳興·春(鐘嗣成)》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梅花泄漏陽和信,才殘臘又新春,東風北岸冰消盡。元夜過,社日臨,中和近。天氣氤氳,花柳精神。駕香輪,馳玉勒,醉游人。清明過了,飛絮紛紛。隔孤村,聞杜宇,怨東君。嘆芳辰,已三分,二分流水一分塵。寂寂落花傷暮景,萋萋芳草怕黃昏。
元楊朝英輯《太平樂府》卷五、明無名氏輯《樂府群珠》卷二收錄。“梅花泄漏陽和信”,意即梅花開放,帶來春天即到之消息,韓偓《梅花》:“陽和為爾臘前來。”“殘臘又新春”,意即殘冬也是新春之開始,李頻《湘口送友人》:“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去又新年。”元夜,農歷正月十五日夜,又稱元宵。社日,農歷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春社,為古代農民祭土地神求豐年之日。中和,即中和節,在農歷二月初一日。氤氳(yinyun),煙云彌漫。《易》:“天地氤氳,萬物化淳。”香輪,美麗之車,鄭谷《曲江春草》:“香輪莫碾青春被,留與游人一醉眠。”芳辰,指春,《梁元帝纂要》:“春曰青陽辰,曰良辰,曰嘉辰,曰芳辰。”二分流水一分塵,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萋萋芳草怕黃昏”,化用李重元[憶王孫]詞意:“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此曲寫梅花開盡新春將臨,春冰融化,花木爭榮。駕車馳馬游賞春景,景色醉人。春將去,黃昏風雨摧殘著芳草,令人傷神。一種無可奈何春歸去的惆悵和哀怨迷惘情緒,纏繞在字里行間。作者按照時令順序,漸次寫來,明暗用典,“文行溫潤,人莫能及”,故“膾炙人口”(無名氏《錄鬼簿續編》語)。
上一篇:《[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四情·歡(鐘嗣成)》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四景·花(鐘嗣成)》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