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劉基
人生無百歲,百歲復如何?
古來英雄士,各已歸山阿。
薤露,樂府相和曲名。相傳原是東齊地方(今山東東部)的歌謠。為出殯時挽柩人所唱。“薤露”是說人命短促,有如薤葉上的露水,轉瞬即干??磥恚陡柙~和曲調都是比較凄愴悲苦的。
劉基的這首《薤露歌》顯然有感而作。詩句讀來抑郁低沉,凄戚悲咽。其嘆老傷懷之情,跟《懊儂歌》差不多。
一、二兩句是讓步和轉折的關系。第一句先說人生無百歲之壽,第二句緊接著說人即使享年百歲又怎么樣呢?言下之意,到頭來還是命歸黃泉,一死了之。第二句中的“復”字下得好。它把作家的難言之意、慨嘆之情都有力、準確地表現出來了。“詩用實字易,用虛字難?!?謝榛《四溟詩話》)確實如此。三、四兩句是用事實來申足一、二兩句的議論。末句中的“歸”字很有份量,可謂全詩之眼,表現作家嘆世傷今的凄愴之情。這表明,詩中議論,往往離不開事實。結合事實來發議論,事、議結合,相互為用,相輔相成,就能夠較為有力、明晰地表達作者的觀點,這就是所謂“作色相”一類的詩。而作品“好比演員登臺表演,把容貌長相給人看,也就是作者把他的意思說出來?!?周振甫《詩詞例話》)詩意較為顯露;反之,“不著色相”的詩,詩意就表達得較為含蓄。
這首詩的情調比較低沉。看來這跟作者入明后在朱元璋牢籠豢養下抱負無法充分施展的苦悶心情有關。這首詩既不能跟曹孟德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相比,也不能跟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同列。因為曹、陳的詩,對人生、對事業多少帶有某種希冀和追求,而本詩則是表現了作家由憤世到厭世的心靈歷程,表現劉基對人生、對事業強烈的空幻感和失落感。如果說,詩中還有一點哲理的話,那就是作品中除了流露出作家的憂憤心情外,多少還表現出詩人的滄桑之感和歷史的喟嘆,多少還顯示出一點時空的縱深感,表現出時代生活的容量。
古人論詩,講究“詩意貴開辟”。開辟即開展之意?!胺沧髟姡谷俗x第一句知有第二句,讀第二句知有第三句,次第終篇,方為至妙?!?魏慶之《詩人玉屑》)筆者認為,劉基的這首《薤露歌》同樣有著四句環環相扣,語意連續,首尾聯貫,氣脈暢通的特點。全詩意與言會,言隨意遣,渾然天成,間不容發,猶如不琢之天球。
上一篇:《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辛棄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虞美人·聽雨·[宋]蔣捷》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