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哨遍》
陶淵明賦歸去來,有其詞而無其聲。余既治東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獨鄱陽董毅夫(鉞)過而悅之,有卜鄰之意。乃取歸去來詞,稍加隱括,使就聲律,以遺毅夫。使家僮歌之,時相從于東坡,釋耒而和之,扣牛角而為之節,不亦樂乎?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①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②露未晞,征夫指予舊路,門前笑語喧童稚。③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④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鴻飛,云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⑤ 噫!歸去來兮,我今忘我皆忘世。⑥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⑦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⑧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⑨念寓形宇內復幾時?不自覺皇皇欲何之。⑩委吾心、去留誰計?(11)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12)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13)且乘流、遇坎還止。(14)
【注釋】 ①折腰:彎腰行禮;拜揖。《晉書·陶潛傳》:“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②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③晞(xi希):干。露未晞:說明天未破曉。童稚(zhi至):幼童。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 ④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⑤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策:拄著。扶老:手杖。流憩:即游息。⑥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世與我而相違。”言人世與我互相背離。蘇軾則用其意而深化。⑦浪語:任意亂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蘇軾化用其詞而有所變化。⑧窈窕:幽深曲折的樣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⑩寓形宇內:托身于天地之間。皇皇:同遑遑,奔走匆忙的樣子。陶淵明《歸去兮辭》:“寓形宇內復幾時。”“胡為遑遑欲何之?” (11)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曷不委心任去留。” (12)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 (13)嘯:蹙口而發出長而清越的聲音。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14)坎:酒樽名,形如壺。
【譯文】 為五斗米彎腰拜長官,因念酒耽誤了家庭生計,嘴與身都把前程拖累。歸去吧,誰不讓你回歸。到此時才知道從前都錯今日對。露未干,天未曉,遠行的人為我指點回鄉路,門前笑語聲聲兒童喧鬧不止。嘆昔日種的菊花早已荒蕪,幼小的松樹已蒼老,我今日也衰老如此。屋子狹小能容身,常常關閉著柴門,拄杖看孤寂的云彩飄,夜晚的鴻鳥飛,云兒飄飛本無心,鳥兒疲倦知返回,皆是本性非有意。唉,回去吧,我現在忘卻自我與塵世。親戚們不要信口亂言,琴里書中自有無窮妙味。漫步崎嶇不平的山麓,在曲曲折折的溪水中泛舟,幽谷澗泉中流淌著清泠泠的春水。看樹木花草郁郁蔥蔥,退隱的人暗自思忖,我的一生就要結束。想想托身于天地之間能有幾時,不知道匆匆奔走往那里?何不聽從天命任天安排去與留。神仙飄渺在何處,富貴榮華亦不是我的目的。只知登上山峰對著流水高歌詠嘆,自舉酒杯酩酊大醉,一生是天命安排有什么可懷疑?姑且隨流水飄蕩,遇到美酒再停止。
【集評】 宋·張炎:“東坡詞如《水龍吟》詠楊花,詠聞笛,又如《過秦樓》、《洞仙歌》、《卜算子》等作,皆清麗舒徐,高出人表。《哨遍》一曲,隱括《歸去來辭》,更是精妙,周、秦諸人所不能到。”(《詞源》卷下)
【總案】 蘇軾這首詞作于元豐五年(1082),時在黃州。此詞隱括陶淵明《歸去來辭》。蘇軾在黃州雖政治上不自由,生活上相當清寒,然而卻能以開闊的胸懷自我解脫,他寄情山水,在大自然中尋求人生的慰藉。蘇軾與陶淵明在情感上發生了深深的共鳴,此詞決非文字游戲之作,而表現了詞人對宇宙人生的透徹領悟與仕途的厭倦之情。雖然流露出聽天由命、隨緣自適的思想,但卻從一個側面展示了中國古代正直文人的悲劇心理歷程。
上一篇:賀鑄《臺城游》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賀鑄《國門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