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拜星月慢》
夜色催更,清塵收露,小曲幽坊月暗。①竹檻燈窗,識秋娘謝院。②笑相遇,似覺瓊枝玉樹相倚,暖日明霞光爛。③水眄蘭情,總平生稀見。④ 畫圖中、舊識春風面。⑤誰知道、自到瑤臺畔,眷戀雨潤云溫,苦驚風吹散。⑥念荒寒、寄宿無人館,重門閉、敗壁秋蟲嘆。怎奈向、一縷相思,隔溪山不斷。⑦
【注釋】 ①小曲幽坊:指妓院;唐制,妓女所居名坊曲,《北里志》有南曲、北曲之稱。②秋娘:唐代金陵歌妓,這里借以點明所愛女子的身分。③瓊枝玉樹:比喻女子的優美身姿體態。④水眄(mian面)蘭情:形容女子有水靈靈的眼睛和蘭花一般優雅的性情。語出唐·韓琮《春愁》詩:“吳魚嶺雁無消息,水盼蘭情別來久。”眄:眼波斜顧。⑤“畫圖”句:用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三:“畫圖省識春風面。”指曾經先看到過該女子的畫像。⑥瑤臺:本仙家所居之地,這里喻指妓女所住的房間。雨潤云溫:指男女歡會,語本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⑦怎奈向:見前《大酺》(對宿煙收)注⑥。
【譯文】 起更的鼓聲催促著夜色的降臨,露水早把路上的塵土清洗得不留半點。滿街的月色朦朦朧朧,幽靜小巧的坊曲依稀可見。啊,翠竹掩映的欄干,燈光明亮的窗簾,我認出了她居住的美麗庭院。她笑盈盈地出來和我相會,那優美的身姿就象一棵裊裊婷婷的玉樹,那煥發的容光猶如溫暖的太陽把云霞映得多鮮艷!還有那水汪汪的一雙大眼,那高雅的神情使人想起空谷幽蘭。在我這輩子相逢的女子中,她頭一個使我覺得無比的稀罕。當初,我先在圖畫上認識了她嬌美的容顏。真料想不到,自從我上她那兒去會面,我倆就難舍難分無限依戀。不知從那里起來一陣疾風,把熱戀中的我們活活地吹散。可憐我如今只好忍受荒涼寒冷,孤單單一個人寄住在無人的旅館。我緊緊地關上房門,傾聽著破墻下的秋蟲一聲聲哀嘆。怎奈何,我對她的一股相思之情似火燃,那怕重重溪山也不能隔斷!
【集評】 明·卓人月、徐士俊:“蟲曰嘆,奇。實甫草橋店許多鋪寫,當為此一字屈首。”(《古今詞統》)
明·李攀龍:“上相遇間,如瓊玉生光;下相思處,渾如溪山隔斷。”(《草堂詩余雋》)
清·周濟:“全是追思,卻純用實寫。但讀前半闋,幾疑是賦也。換頭再為加倍跌宕之,他人萬萬無此力量。”(《宋四家詞選》)
清·黃蘇:“美成以內庭供奉出守順昌,道中寂寞,旅況凄清,自所不免。而依依戀主之情,‘隔溪山不斷’,饒有敦厚之致。‘驚風吹散’句,怨自有所歸也,可以怨矣。”(《蓼園詞選》)
現代·唐圭璋:“此首追思昔游,無限傷感。昔日之樂與今日之哀,俱能加倍寫足。起三句,寫坊曲之夜色。‘竹檻’兩句,寫入門見人。‘笑相遇’以下數句,極稱人情態纏綿。‘似覺’兩句貫下,‘總平生’一句總承上文。‘畫圖中’一句開,‘誰知道’一句合。‘瑤臺畔’與‘竹檻燈窗’相應。‘眷戀’句承上,‘苦驚風’句起下。‘念荒寒’三句,皆寫現今苦況,與上片對照,最為出色。末句,說出相思之情,亦悠然不盡。”(《唐宋詞簡釋》)
【總案】 這是清真以敘事和寫實來寓情的杰作之一。它所詠情事,略同《瑞龍吟》,然并非重游舊地,而是神馳舊游。通篇以對自己與伊人交往過程的回憶性描述為主,對照現在的孤苦伶仃之狀,以寄托綿綿不盡的相思之情。開頭即用倒敘手法,以細膩的敘事筆調先畫出美人出場的背景。先寫路途,次寫居處,再寫會晤,層次分明,步步逼近。更為精采的是以比體正面描寫美人的可愛形象。這里不重形似,而以神情描寫為主,頗不落套。下片開頭是追敘中的追敘,延伸上片描寫之緒。“誰知道”以下方正面宣寫離情,使人讀到末段方知全篇所寫的原來是一幕始樂而后哀的情場悲劇。“驚風”吹散溫潤之“云雨”,正如意外事故拆散美好的姻緣。通體用此喻,處理極為含蓄而簡潔。周濟所謂“全是追思,卻純用實寫”及“換頭再為加倍跌宕之”云云,的確道著了此詞章法上的妙處。
上一篇:吳文英《惜紅衣》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晁補之《摸魚兒東皋寓居》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