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清平樂》
野花芳草,寂寞關山道。柳吐金絲鶯語早,惆悵香閨暗老。羅帶悔結同心,獨憑朱欄思深。夢覺半床斜月,小窗風觸鳴琴。①
【注釋】 ①斜月:雪艷亭本《花間集》作“殘”。
【譯文】 在長滿野花芳草寂靜的關山小道上,想行人踽踽獨行。柳吐金絲,黃鶯早囀,春意盎然,女子獨處香閨,黯然銷魂。青春易老。悔當初羅帶結同心,而今獨自倚朱欄,深深相思。夜長孤寂,中宵夢醒,只見半床殘月映照;原來是小窗風吹琴弦鳴,把人驚擾。
【集評】 明·湯顯祖:“坡老詠琴,已脫風幡之案,風觸鳴琴,是風是琴,須更轉一解。”(湯顯祖評本《花間集》)
清·許昂霄:“前半說遠,后半說近。”(《詞綜偶評》)
近代·李冰若:“昔愛玉谿生‘三更三點萬家眠,露結為霜月墮煙。斗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時動綺窗弦。’一詩,以為清婉超絕。韋相此詞以‘惆悵香閨暗老’為骨,亦盛年自惜之意。而‘夢覺半床斜月,小窗風觸鳴琴’為點醒,其聲情綿邈,設色雋美,抑又過之。”(《栩莊漫記》)
近代·俞陛云:“首章云‘故國音書’,又云‘駐馬西望銷魂’,知此章亦思唐之意。其言悔結同心,倚闌深思者,身仕霸朝,欲退不可,徒費深思,迨夢覺而風琴觸緒,斜月在窗,寫來悲楚欲絕。”(《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詞。俞陛云認為是“思唐之意”云云,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全詞既無艱深的字詞需要解說,亦無深微的意蘊需要闡釋,不假雕飾之美,不見著力之痕,正韋詞本色,具有于淺直之中見深切之特點,有別于其自我抒發情性之作。上闋起二句寫思婦的想像,點明“惆悵”之原因。三四句則由行人而己,由遠及近,點明時節,嘆盛年虛度。“寂寞”二字實寫“關山道”的客觀氛圍,虛擬行人的情愫,又隱寓自己的孤寂,虛實相生、情景交融。一“吐”字充溢無限活力,目之所見、耳之所聞,春色迷人,反使思婦無比“惆悵”。下闋轉頭二句倒裝,“獨憑”表明相思之苦,旋又悔恨錯結同心,思之深、愛之篤、恨之切,思緒宛轉,實系一時憤激之情,誠非毅然決絕之語。煞尾“聲情綿邈,設色雋美”,極力烘托思婦獨眠的恍惚心境,情真意苦。
上一篇:李煜《浪淘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晏殊《清平樂》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