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玉樓春》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①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②
【注釋】 ①縠 (hu胡)皺:輕紗的皺紋。棹:船上的槳。②且向句:語出李商隱《寫意》:“日向花間留晚照”。
【譯文】 漸漸地感覺到東城風光正好,水面上輕紗一般細微的波紋招引著游人的船兒來到。破曉的輕寒如同煙霧籠罩著嫩綠的楊樹,暖人的春意燃起火焰飄拂在紅杏的末梢。虛浮無定的人生總是憂患苦多而歡娛恨少,怎么能夠吝惜千金輕視這難得的一笑?我為你端起酒杯殷勤地勸說斜陽,希望它慢慢地隱退,為花間的詩朋酒侶留下一抹晚照。
【集評】 清·王士禎:“‘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當時傳為美談。吾友公勇極嘆之,以為卓絕千古。然實本花間‘暖覺杏梢紅’,特有青藍冰水之妙耳。”(《花草蒙拾》)
清·劉體仁:“‘紅杏枝頭春意鬧’,一‘鬧’字卓絕千古。”(《七頌堂詞繹》)
近代·王國維: “‘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人間詞話》)
【總案】 這首詞的上闋寫東城的春光非常出色,至于下闋的珍惜流光及時行樂,則大抵不過陳詞濫調。歷來人們所激賞的是“紅杏枝頭春意鬧”這一句,而這一句最警動的則是一個“鬧”字。王靜安稱“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乃是由于“鬧”即熱鬧,本是一個聽覺意象,詞人將其置于紅杏枝頭,便有了視覺的意味。視聽通感,其審美效果自然要豐富得多。
上一篇:石延年《燕歸梁春愁》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歐陽修《玉樓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