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姚鼐·南昌竹枝詞》原文賞析
南昌南去盡山溪,白石清沙不見泥。一到波陽風浪里,行人那更出江西?
城邊江內出新洲,南北彎彎客纜舟。莫上滕王閣上望,青天無地斷江流。
竹枝詞,本為民歌,是巴渝(今四川東部) “特產”。其內容多歌詠當地風物及男女愛情,土色土香,頗有韻味。唐代詩人劉禹錫出任夔州刺史(治所為今四川的巫山縣) 時,依照舊曲,改作新詞,留下了十余首膾炙人口的佳篇。其詩體受到歷代文人的喜愛,多有仿作。本詩題前貫有“南昌”,當是仿《竹枝詞》的格調,描寫南昌風物。
第一首描寫南昌城外風光。“南昌南去盡山溪,白石清沙不見泥。”南昌南邊的特點是山林多,溪流多。“盡”,全、皆的意思。這里引申為多。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溪流縱橫交錯。“不見泥”,指溪水清澈透明。樹木蔥蔥,溪水潺潺,白石清沙歷歷可見,其景色是那樣幽靜、恬美。北邊呢? “一到波陽風浪里”,波陽,即鄱陽湖,位于南昌東北面,北通長江,水面寬闊,長風鼓浪,波濤洶涌,這和南昌南邊的平靜、幽美的景色形成鮮明的對比。結句是揣度語氣,江西境內的鄱陽湖已是風浪不息,再往北走,則可想而知,更突出了對南邊景色的喜愛。語言清新自然,保持了《竹枝詞》風格的本色。
第二首寫南昌城邊的景色: 水澤之鄉,古跡聞名天下,游人絡繹不絕。首二句抓住了“新洲”及游覽的客船。“新洲”,為“百花洲”。在狀元橋和三道橋之間的東湖一帶。小洲被湖水瀠回環抱,風景秀麗。相傳為宋代隱士蘇云卿灌園處,名為蘇翁圃。清乾隆十一年修葺一新,布政使彭家屏書“百花洲”,故詩云“出新洲”。這里為游覽勝地,前來觀光的客人不斷。末尾二句寫南昌另一名勝滕王閣。此閣為唐顯慶四年(659)滕王李元嬰所建,前臨贛江,風景壯麗。“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屬”、“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是描寫滕王閣的名句。韓愈《記》云:“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這里詩人未正面描寫滕王閣,結句是正話反說。在滕王閣上遠望,贛水北入長江,浩渺無際。“青天無地斷江流”,意境開闊,造語自然,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上一篇:古詩《魯一同·賣耕牛》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陳孚·博浪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