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湘江斑竹枝,錦翅鷓鴣飛。
處處湘云合,郎從何處歸?
這首被譽為“神品”的小詩,既有民歌清新自然的風味,又有文人學十的雅致。寫閨中少婦思念郎君,情詞兼美。
詩的前兩句興中有比。斑竹、鷓鴣是她所見之物,同時又寄情其上。斑竹枝,《博物志》:“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斑竹又稱之為湘妃竹。鷓鴣,《本草綱目》:“鷓鴣,性畏霜露,夜棲以木葉蔽身,多對啼,今俗謂其鳴曰行不得也哥哥。”竹枝扶蘇,鷓鴣翔飛,是個美好的境地,可是雙雙鷓鴣并飛,又深情地叫著“行不得也哥哥”,這怎不激起她對外出郎君的思念,也要“以涕揮竹”?湘竹上的斑痕,和鷓鴣的錦翅,絢麗的色彩、挺秀的形象,卻包含著啼聲的悲凄,淚痕的斑駁,一以自比,一以喻郎,一暗含著因,一寄寓著果,先寫果后寫因, 比興深遠,語意縹緲。
后兩句賦中有蘊。湘云四合,直寫其景;郎從何處歸,直述己意。可是處處湘云合,只見水重云復,便覺歸路茫茫,無路可通。講湘云,言“處處”,又說是“合”,接問從“何處”歸,使人產生無處可尋之感。她盼郎歸來,可是湘云迷路,音訊杳然,心緒迷亂,相思無際,情深而語雋。
《山鷓鴣詞》寫思婦的懷人,沒有哀嘆呼號,而是以景寫情,顯得委婉蘊藉;加之詞意淺白,內含豐足,因而更顯得耐人尋味。
上一篇:《山石·韓愈》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平陵東·漢樂府民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