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銘
路家莊畔好歌臺,十萬春花燭里開。
月下新妝齊出看,前村報舞火龍來。
陳衍《石遺室詩話》說李慈銘的詩“清淡平直,并不炫異驚人”,這個評價固然從好的一面指出了李慈銘詩的風格,然而實際上也正道出了它的不足,就是過于平直而缺乏詩味。
元夕賞燈,由來已久,《唐詩紀事》中就有王湮的《元夕觀燈》詩。宋代周密所撰《武林舊事》一書,對浙杭元夕觀燈的盛況更有詳盡的描述。書中說:“禁中自去歲九月賞菊燈之后,迤邐試燈,謂之‘預賞’。一入新正,燈火日盛,皆修內司諸珰分主之,競出新意,年異而歲不同。往往于復古、膺福、清燕、明華等殿張掛,及宣德門、梅堂、三閑臺等處臨時取旨,起立鰲山。……山燈凡數千百種,極其新巧,怪怪奇奇,無所不有”。書中還談到“每夕樓燈初上,則簫鼓已紛然自獻于下”,說明除燈火璀璨之外,還有絲竹歌舞之盛。
本詩寫于1860年,時詩人客居京都,《越中燈詞十首》,是他回憶故鄉元夕觀燈之作。“路家莊”,為紹興地名;“歌臺”,不一定是專供唱歌,也供演劇,元夕演戲,也是紹興舊俗;“新妝”,指著起新裝的女子。關于這一點,《武林舊事》中也有專門的介紹:“元夕節物,婦人皆戴珠翠、鬧蛾、玉梅、雪柳、菩提葉、燈毬、銷金合、蟬貂袖、項帕,而衣多尚白,蓋月下所宜也”。“火龍”,即龍燈。整首詩看不出有什么特佳之處。堪稱好一點的句子只得一句“十萬春花燭里開”。這一句,好在以春花喻花燈,“十萬春花”,既寫出了元夕花燈之盛,給人一種形象的美感,又使人從中領略到融融的春意。嚴冬已過,春的腳步已經來臨,萬物都洋溢著勃勃的生機,實在是令人振奮的。
上一篇:姚燮《韓莊閘舟中七夕雜詩得十三絕句(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闿運《曉上空泠峽》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