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湯顯祖·韶陽夜泊》原文賞析
秋光遠送芙蓉驛,亂石還過打頓灘。獨棹青燈紅樹里,露華高枕曲江寒。
萬歷十九年(1591)湯顯祖上《論輔臣科臣疏》,抨擊朝廷輔臣網羅黨羽,破壞法度與科臣收受賄賂,依附權勢的污濁風氣,并直接批評了皇帝。這大大觸怒了朝廷,于是他被貶到極僻遠的廣東雷州半島的徐聞,做了一個職位卑微的典史。這年九十月間,憤懣憂郁的湯顯祖陸行過大庾(今江西大庾縣)到廣東保昌(今南雄)下水順北江南下,途中寫下了一組紀行的小詩。本詩是其中第一首。韶陽,明屬韶州(今屬廣東韶關)。
詩歌記載了經行的途程,更深深地流露了抑郁不舒的心情。
前兩句紀行,深秋,天宇高曠,山寒水瘦,詩人的扁舟漸漸遠離了昨夜所宿的芙蓉驛。但詩人不說“遠離”而說“遠送”,這表明他一直在透過秋光凝望著,沉思著:芙蓉驛漸遠了,家鄉漸遠了,親人朋友漸遠了,朝廷也漸遠了。由此“遠送”二字,就已隱約透露出一種依戀,也透露出一絲惆悵與愁緒。次句“亂石還過打頓灘”是“還過亂石打頓灘”的倒文。一個“還”(又)字,使此句在時間上與首句銜接極緊,同時也傳達出一種心理感受:去國離家的船怎么這樣快?這就在依戀之外,更多了一種慨嘆。此外灘名打頓,亂石嶙峋,又表明了途程的艱苦與險惡。
三、四句寫夜泊。江上,暮色漸濃,孤獨的小船泊在了江邊的紅樹叢邊;四下濃黑,不聞人聲,惟有秋蟲的寒吟和江水拍擊船舷的聲響;船篷內,與詩人相對的是一盞搖曳不定的青燈,今宵就宿在這里了。曲江(屬韶州,當即是泊船的韶陽所在)雖在南國,但深秋時節的江濱已是寒氣襲人;江上漸濃的露氣透進了船篷,潤濕了詩人的枕席,給詩人帶來幾分瑟縮。此時,孤獨,凄寒,失意,悲愁一起涌上心間,今宵又將是一個難眠之夜了。
詩歌句句寫景,卻句句有情,尤其三、四兩句,畫面環境的描繪之中傳達出一種極濃的孤寂(“獨棹青燈”)凄寒(“露華”、“曲江寒”)氣氛,而這種氣氛,無疑是詩人當時心境的寫照。但詩人不直寫心境而寫環境,這就不僅使心境的抒寫更含蓄,也使所要傳達的情緒更深沉,更讓人體味不盡。這種情景交融,以景傳情的意境創造,反映了詩人對唐詩優秀傳統的繼承。
上一篇:古詩《湯顯祖·聞都城渴雨,時苦攤稅》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馮班·題友人聽雨舟》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