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湯顯祖·聞都城渴雨,時苦攤稅》原文賞析
五風十雨亦為裘,薄夜焚香沾御袍。當知雨亦愁抽稅,笑語江南申漸高。
兩千多年來,賦稅一直是中國封建社會極為敏感的問題。它一頭關系到國力的盛衰,一頭關系到百姓的疾苦,至于各級官史的私囊,就更是與之緊緊相連了。正因為此,歷史上有識之士,不論其身份地位如何,對此問題都極為關注。五代時南方的吳國,有個申漸高,身份只是個樂工,所謂 “倡優所蓄,流俗之所輕”的人物,但他也以優人特有的本領,諷諫過賦稅問題,當時吳國都城廣陵 (今揚州) 干旱,中書令徐知誥 (即后來南唐的開國之主李昇)問左右: “近郊都有雨, 為什么城內不下雨呢?” 申漸高立即以詼諧的口吻進言: “京城無雨,是因為雨也怕抽稅呀?!贝苏Z遂成了諷刺苛稅的一個典故。
正是這個典故,激發了六百多年以后湯顯祖創作此詩的靈感。本詩作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當時的明帝國已是危機日甚一日,朝廷官吏多不以民生疾苦為慮,惟醉心于私囊的填塞和權力的爭奪。萬歷九年全面實行的“一條鞭法” 已因 “其后接踵三大征,頗有加派”(《明史·食貨》二)而破壞,百姓賦稅極為沉重。這一年,京師一帶又發生嚴重干旱,昏庸糊涂的萬歷皇帝不采取切實的賑民措施,減免人民的賦稅,卻跑到黑龍潭去祈雨,“加封黑龍潭龍王廟號,勒碑紀之”(《明通鑒》卷七一),并且“每夜分宮中秉誠禱”(《萬歷實錄》)。于是湯顯祖寫下這首詩,對皇帝的昏庸,對朝廷的苛捐雜稅作了尖銳的諷刺。
詩歌首句說:“五日一風,十日一雨”那樣風調雨順的日子應該說是上天對下民的褒獎了。言外之意,而今大旱,恐怕是上蒼對昏亂朝政的怪罪吧。次句說:“當今圣上憂旱,每到傍晚便焚香祈雨,心甚誠,意甚憂,乃至淚水滾滾下,沾濕了御袍?!比?、四句緊承此一氣寫下:“皇上您也應當知道,雨不下來,是雨也害怕而今的捐稅呀,當年的申漸高不就笑著這樣給他主子解釋過這種現象嗎?”
詩歌巧妙用典,寓莊于諧,以輕松幽默之筆,寫殷殷憂民之心,鋒芒不僅指向當時的苛政,甚至還觸及了皇帝,活畫出了萬歷糊涂昏庸的形象。它表現了作者的機智,更表現了作者為歌民病痛而敢于犯上的膽力。
上一篇:古詩《方孝孺·閑居》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湯顯祖·韶陽夜泊》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