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楊慎·沅江曲(錄二)·綠蘿山豁午煙開》原文賞析
綠蘿山豁午煙開,野販山樵競往回。疊浪高潭渾不畏,艟艚船上唱歌來。
沅江,在今湖南西部,源出貴州云霧山,東北流經辰陽、沅陵、常德,到漢壽縣入洞庭湖。楊滇被貶入滇,自江陵登陸后,“首程公安”,由湖南澧州、常德、桃源,渡沅江而西,至辰溪 (明辰州府),重渡沅江,過芷江 (明沅州),經苗族地區進入貴州,所謂“自沅而西,亭徼荒漫”(見《滇程記》)。這兩首詩就是歌詠湘西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的,當是途經沅江時所作。
第一首寫白日所見。湘西地區,叢林密集,河流交匯,空氣潮濕,常多煙霧。《楚辭·涉江》所謂“深林杳以冥冥兮”,“以幽晦以多雨”就是寫的這種情況。詩人來到綠蘿山口,正值大霧彌天,直到午時才煙消霧散現出青山綠水與大地人間來。“綠蘿山豁午煙開”,真實而又生動地描繪出了湘西山谷的這種特殊景觀,給人以親臨其境之感。接著由寫景到寫人。正因為云開霧散,所以這才看見“野販山樵競往回”,那些出山做生意的小商販和砍柴的樵夫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競”字點出他們勞動生活的繁忙景象。“野販山樵”四字刻畫出他們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形象,不無贊嘆之情。“疊浪高潭渾不畏,艟艚船上唱歌來。”接著進一步描寫他們的品質:他們面對重重洪波,深潭高壑,毫無畏懼,反而乘坐艟艚小舟,劈波斬浪,凱歌而還。艟艚船,指峽中小船,長江三峽及西南地區江河船工多用這種船。李白《江行寄遠》詩肖士赟注云: “《史記》張騫乘槎,乃刳全木為之;至今沅湘中有此,名為艟艚船。”“疊浪高潭”言其環境的險惡;“艟艚船”言其條件的艱苦。險惡的環境和艱苦的條件并未能嚇倒這些商販樵夫,反倒使他們更加充滿了生活的樂趣和信心。“唱歌來”三字形象地展現了他們履險如夷、無所畏懼的崇高形象,也抒發了作者對他們的贊美之情。這里詩人借寫“野販山樵”,未嘗沒有寓托自己面對貶謫邊遠之地的險惡環境,面對政治迫害的險風惡浪,要“渾不畏”而堅持到底,頑強斗爭的理想。含意深遠,韻味綿長。
上一篇:古詩《閻爾梅·絕賊臣胡謙光》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郝經·老馬》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