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高 適①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金伐鼓下榆關②,旌旆逶迤碣石間③。校尉羽書飛瀚海④,單于獵火照狼山⑤。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⑥。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⑦,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注釋】
①高適:見《邯鄲少年行》。
②榆關:山海關的古稱。
③碣石: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縣,指北方廣闊無邊的沙漠地區。
④瀚海:沙漠。
⑤狼山:即狼居胥山,今稱肯特山,在蒙古國境內。此處瀚海、狼山都是泛指與敵軍交戰地方,非實指。
⑥憑陵:侵凌。
⑦腓(fēi):草木枯萎。
⊙【詩本事】
開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薊門。二十年,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李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可是他對東北邊塞軍事,下過一番研究工夫。開元二十一年后,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經略邊事。二十四年,“為虜所敗”。二十六年,幽州將出兵攻奚、契丹,先勝后敗。高適對開元二十四年以后的兩次戰敗,感慨很深,因寫此篇。
⊙【賞評】
本詩主要寫了一場戰爭的經過,包含內容較多,主旨是譴責將領的無能,表達對廣大士兵的同情。
詩歌前八句寫戰爭的發動。首句寫東北地區產生了邊患的跡象。次句寫將士們出征御敵。三、四句寫出征隊伍的恃勇輕敵及其原因,五、六句寫行軍路線并暗示出征時將軍的驕橫。七、八句寫軍情緊急,敵人氣焰囂漲。接下來八句寫戰爭的失敗。戰士們處于蕭條開闊地帶,無險可守,而敵人的騎兵卻如風雨般席卷而來。情況非常緊急,戰士們奮勇作戰,出生入死,但將軍們遠離陣地,聽歌醉舞,尋歡作樂。“一將無謀,累死千軍”,戰爭的結局可想而知。地處大漠,時值深秋,草足馬壯,敵人勢力越來越大,但唐軍士兵孤守無援,日近黃昏,人數越來越少。由于將軍的輕敵冒進,腐敗無能,戰士們力氣用盡仍未能解除敵軍包圍。
再以下八句寫戰士們被圍后,妻子在家中的思念。她們日夜啼哭,肝腸欲斷,但遠隔千里,無由相見。而戰士們于邊庭身處絕地,空然回首,毫無所得。此情此景,催人淚下!而詩歌主題也日益深化。
最后四句總結全篇,寫戰士的英勇及對優秀將領的企盼。戰士們與敵人白刃相接,視死如歸,為的并不是個人的功勛,但面對昏庸無能的將領,多么懷念能出現像李廣那樣英勇善戰、愛護士兵的將領啊!唯有如此,才能對得起戰士的英勇,消除邊患,鞏固邊防。
⊙【詩評選輯】
①明·唐汝詢《唐詩解》卷十六:言煙塵在東北,原非犯我內地,漢將所破特余寇耳。蓋此輩本重橫行,天子乃厚加禮貌,能不生邊釁乎?
②清·王夫之《唐詩評選》:詞淺意深,鋪排中即為諷刺。此道自“三百篇”來,至唐而微,至宋而絕。
③清·黃周星《唐詩快》:此是歌行本色。
④清·邢昉《唐風定》:金戈鐵馬之聲,有玉磐鳴球之節。
上一篇:岑 參《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壯志凌云詩賞析
下一篇:李 端《瘦馬》壯志凌云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