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厲鶚·湖樓題壁》原文賞析
水落山寒處,盈盈記踏春。朱欄今已朽,何況倚欄人!
這是乾隆七年 (1742)厲鶚為悼念亡妾朱滿娘而作的一首絕句。詩雖短,卻寫得精巧別致,深沉含蓄,情味雋永,很有藝術特色。
首先,作者采取 “今—昔—今”的倒敘方法,形成亦實亦虛,首尾呼應,曲折回環的章法特點。起句寫樓上即目所見,景象凄涼索寞,已寓感傷之意。次句啟開一筆,因景懷人,回憶與亡妾在“水落山寒處”踏春樂事。“盈盈”摹寫滿娘當時的姣好儀態,生動傳神,足以喚起讀者的視覺形象。對這么一件平平淡淡的日常小事,作者即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若非兩人恩愛篤厚,焉能如此?一個“記”字,何等情深,仿佛這事就發生在不久以前似的。第三句陡作轉折,直承首句又寫眼前景。作者登臨之樓曾是兩人踏春小憩之所,如今重游故地,形孤影單,滿娘先前憑覽過的紅色扶欄已被歲月風雨銷蝕壞爛。于是末句賭物思人,對長眠地下的亡妾今日那不堪設想的情狀發出了深沉的嘆喟。詩的一、三句寫眼前景物,從實處落筆;二、四句憶往事,懷故人,皆由虛處著墨,造成虛實相間,頓宕開闔,首尾相應,一波三折的奇妙章法,讀來讓人回腸蕩氣。
其次,是對襯、象征和進層等手法的綜合妙用。以樂寫哀,倍增其哀。從大的方面說,作者寫滿娘的姣好儀態,寫兩人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正是為了用昔日之樂,對比、反襯今日之哀。就小的方面說,首句寫哀景,次句寫樂事,兩句間也有對襯作用。三、四句主要用的是象征、襯托和進層手法。“朱欄”與“朱顏”諧音,說“朱欄今已朽”,不言人朽,而此意已在其中,這是象征。以哀景寫哀事,又是襯托。“朱欄”本不易朽,爾今卻已朽,物尤如此,人何以堪?詩意透過一層。后邊接著再用“何況”翻進,句中的蘊涵就更加突出了。
由于章法和手法的絕妙,使得這首小詩別具一種特色;凄婉悲傷之詞,欲言又止,沉痛深至之情,含而不露。首句寫望中之景,“寒”字明顯地融進了作者的主觀感受。當悲從中來,剛剛露了端倪,忽然剎住,轉而去寫先前樂事。第三句景象更加凄慘,幾欲聲淚俱下。末句寫所懷之人,未吐先咽,不忍直言,故借朱欄作象征、襯托,深至沉痛的思念之情,盡于言外傳之。整首詩含蓄委婉,情味雋永,愈讀愈覺意蘊豐厚。
上一篇:古詩《查慎行·渡百里湖》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王昶·潼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