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詩八十二首
(選二十首)
(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阮籍是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晉書.阮籍傳》載:“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政治上他不愿與司馬氏政權合作,但采取的是與嵇康不同的消極反抗形式,虛與委蛇,司馬昭欲與其通婚,鐘會數以時事問之,都被他以酣醉擋回。思想上他崇尚老莊,反對名教, 向往自然;在行動上表現為疏狂不拘禮俗,終日縱酒談玄,時常駕車出游,途窮痛哭而返。為羨慕步兵營廚中有美酒,一度做過步兵校尉,所以世稱“阮步兵”。
行動上的疏狂任誕,實質上反映了他內心極度的痛苦和難以遏制的憤懣。他的《詠懷》詩82首,作非一時,詠非一意。鐘嶸在《詩品》中說: “晉步兵阮籍,其源出于小雅,無雕蟲之功, 而詠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幽思。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會于風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遠大。頗多感慨之詞,厥旨淵放,歸趣難求。”阮籍用曲折隱晦的藝術手法,閃灼游變的意象,唱出了在那窒息的年代一個備受壓抑的知識分子的心聲,并且帶有思想解放浪潮的鮮明的時代特征。
“夜中不能寐”是《詠懷》詩的第一首,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82首詠懷篇章的序詩。首二句起筆突兀,開篇就說“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在讀者面前樹立了一個被痛苦折磨得夜不成寐、滿懷憂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為全詩、也為82首詠懷詩定下了基調。但作者何以憂思難解?讀者不得而知。以下理應展開抒發情懷,作者卻宕開一筆去描繪中夜的景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是為所見;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是為所聞。皎潔的月光傾瀉在薄薄的帷幔上,徐徐的清風吹動著衣襟,美景良宵,詩人起坐彈琴,本來應是賞心樂事,然而,卻是為了排遣愁懷,這是以樂景反襯哀愁。而孤鴻在野外哀號,翔鳥在北林悲鳴,則創造了物我相諧、情景交融的意境。北林,語出《詩經·晨風》: “鴥彼晨風, 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此處暗用心神憂郁之意,以“孤鴻”、 “北林”加倍渲染愁苦的氣氛。以上四句從正反兩個方面用景物烘托,生動地表現了表面平靜實則險惡的環境特點,增強了抒情的深度。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最后二句, “徘徊”二字承上起坐彈琴和號鳴野外, 兼指人和鳥。那么,徘徊不寐將會看到一些什么呢?除了觸目傷心的景象之外,什么也看不到。所以令人黯然神傷。結句“憂思獨傷心”,出一“獨”字,和前面作者孤寂的處境、鴻鳥孤單的哀號相照應,既是總結全詩,也高度概括了以下82首詠懷詩的內容:皆為憂世傷時、壯志難酬而又不甘寂寞的悲怨之作。
上一篇:同謝諮議詠銅雀臺|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詠懷詩八十二首|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