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
汾陽舊宅今為寺,猶有當時歌舞樓。
四十年來車馬絕,古槐深巷暮蟬愁。
郭子儀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大將,平定安史之亂,恢復唐室,一身系國家安危二十年,勛勞卓著,封汾陽郡王。在他死后四十年,封地的舊宅(今山西汾陽附近)卻被改為一座寺廟。張籍來到這座寺廟,登上了東樓,寫下了他的所見所感。
起句即點題,說明眼前這座法雄寺,就是當年汾陽王的舊宅。一個“為”字,把“舊宅”與“今寺”連綴起來,寫其變遷,也隱含作者主觀的感情評價,但不明顯。下句“猶有當時歌舞樓”以轉筆承接,由“舊宅”生發而來。“歌舞樓”在,人們尚可借此寄托情思,追思他棨戟高門的榮耀,緬懷他為國建立的豐功偉績。“猶有”二字,說明變中之未變,隱含差強人意、暫慰情思的意味。如果連這個“歌舞樓”也拆除不存,詩人的目光便要全落空了,透出的一絲興奮感也便成為空白了。所以這個“歌舞樓”便非用“當時”來加以勾勒不可了。上句放眼于整體變化,下句收眼于局部未變,從全局中突出部分,感情也由隱到顯,由平靜到活躍。
后二句寫登樓所見所感。作者首先感到的是郭子儀死后四十年來這里的蕭條冷落景象,車馬斷絕,親貴無人涉足。暗示當年車馬盈門,應接不暇。當年由于權高位重,皇帝恩寵,達官貴人爭相趨附,死后誰還因為他為國家建立的豐功偉績來紀念他呢?“四十年來車馬絕”感慨很深,一個“絕”字,是車馬之“絕”,更是恩情之“絕”。尾句寫即目所見:看吧,夕陽西下,巷道深暗,古槐枯立,蟬兒呱噪,面對此時此景,真使人愁腸郁結,難以名狀啊!蕭條暗淡的景象,冷落死寂的氣氛,全被活現出來。以一“愁”字結束全篇,畫龍點晴,成為全部思想感情活動的歸宿點,分量很重。
此詩底蘊,有人說是抒寫“富貴不長保之感”。但從全詩情調看,諷刺的對象不是郭子儀,而是唐王朝的統治者。郭子儀歷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幾朝,軍功最大,受的猜忌最多。他死后,住宅竟被改為燒香禮佛的所在,作者諷刺的是唐王朝統治者對功臣的刻薄寡恩的鄙陋行徑。趙嘏《經汾陽舊宅》云:“門前不改舊山河,破虜曾輕馬伏波。今日獨經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陽多。”趙詩盛衰之感中有緬懷,張詩變遷之感中顯譏諷,更勝一籌。郭子儀第宅的變遷,何嘗不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變化的一個折射,“愁”字含有時代內容。
全詩一、三句是虛寫,交代大范圍、長時間中的情事,二、四句是實寫,突現眼前景物;一、三句語氣輕,二、四句語氣重;一、三句感情淡(隱性的),二、四句感情濃(顯性的),從而形成虛實相間、輕重相濟、濃淡交替的節奏感,表現出詩人內在情緒的起伏流走。郭沫若說:“詩之精神在其內在的韻律。……內在的韻律便是情緒的自然消漲。”情緒的動態過程本身就會形成藝術張力,滿足讀者的期待視野。這首詩的章法格局,顯示出詩人情緒的自然消漲,感染力即此而來。
上一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張籍《秋思》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