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稹
牛吒吒,田確確,旱塊敲牛蹄趵趵,種得官倉珠顆谷。六十年來兵簇簇,月月食糧車轆轆。一日官軍收海服,驅牛駕車食牛肉。歸來收得牛兩角,重鑄鋤犁作斤㔉。姑舂婦擔去輸官,輸官不足歸賣屋。愿官早勝仇早復,農死有兒牛有犢,誓不遣官軍糧不足。
〔吒(tuo)吒〕牛喘息聲。〔確確〕指土地堅硬貧瘠?!蝉?bo)趵〕牛蹄聲?!泊卮亍潮姸嗟臉幼?。〔海服〕邊土?!步?zhu)〕砍伐工具。
安史之亂后的中晚唐時期,國勢漸趨衰敗。朝內先是宦官專權,后是黨朋紛爭;朝外藩鎮(zhèn)割據(jù),自始至終愈演愈烈。唐王朝并非無所作為,尤其是憲宗朝,曾一度對藩鎮(zhèn)大規(guī)模用兵,削淮西,平淄青,確也曾軍威大振,激動人心。但這些局部戰(zhàn)爭并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本辦法,也不可能扭轉國家衰敗趨勢;再加上回紇、吐蕃交替入侵,民族矛盾也越來越尖銳,使唐王朝在政治上內外交困。另外,由于長期的戰(zhàn)爭,人口銳減,土地荒蕪,農業(yè)生產遭受了極為嚴重的破壞。就是這樣,農民還要把收獲的少得可憐的糧食輸入官倉,充作軍糧。官軍趁著農夫輸送軍糧的機會,大加搜刮盤剝,更加重了農民的苦難,幾十年來,農民就過著這樣艱辛的生活。《田家詞》就反映了這種田家生活的現(xiàn)實。
作者先寫耕作情景:牛累得喘著粗氣,田地堅硬貧瘠,牛踏在堅硬的土塊上趵趵有聲。耕作辛勤若此,收獲卻甚少,這本來就是一種痛若,但還要把珍珠一樣貴重的糧食送入官庫,這就使農夫的痛苦加深了一層。這種生活不是短暫的,六十年來兵慌馬亂,農夫們祖祖輩輩如此,年年月月如此,痛苦再加深一層。如果哪一天官軍收復了失地,讓農夫驅牛駕車還要殺牛吃肉,農夫只落得兩只牛角回家,再重鑄鋤犁耕作。受了奴役之后,還要繼續(xù)耕作,準備再受欺凌,痛苦豈非又深一層?如果輸官的糧食不足,還要賣掉屋子,使唯一的安身立命之所也失掉了,這就是農夫終年辛勞的結果,這種痛楚更是苦不堪言。作者在對農夫生活的痛苦作了五步層層深入的描述之后,突然停止了。賣掉房子后的農夫怎樣了,其生活的痛苦又將如何,作者都留給讀者去想象了。但詩并沒有結束,作者轉而寫農夫的心理活動:愿朝廷早早打敗敵人,報仇雪恨,農夫死了還有兒子,老牛死了還有牛犢,決不讓軍糧不足。細細品味,這幾句是表達心甘情愿地輸送軍糧支援戰(zhàn)爭的愛國思想嗎?是表達對軍輸?shù)母遗桓已缘那榫w的反語嗎?都不是,又都有某種成分在其中包含著。希望官軍打勝仗,早日結束戰(zhàn)爭,心情是真誠殷切的,年年月月辛勤耕作,供應軍糧,也是能被理解而接受的,只是盤剝過重,毀車殺牛,不顧農夫死活,叫人難以忍受。所以字里行間又充滿憤怨之意。一個“誓”字,是咬牙含悲的心底之聲,透露出了農夫對官輸不能不如此,不得不如此的復雜的心緒。
中晚唐的稍有正義感的詩人大都有“憫農”思想,元稹的這種思想更是一貫的。這首詩作于817年通州司馬任上,六年后同州刺史任上又作“自咎”詩:“臣稹茍有罪,胡不災我身?胡為旱一州,禍此千萬人?”同詩又提到“軍輸”:“軋軋輸送車,無乃使不倫?遙遙負擔卒,無乃使不均?”可見“軍輸”給田家?guī)淼臑碾y一直為元稹所注意。所以,“軍輸”成為元稹詩歌的題材并且寫來情真意切,道出了田家生活的艱難和內心深處的痛苦,表現(xiàn)出農夫復雜的思想情緒決非偶然。
上一篇:《田家·明·劉基》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田家語·宋·梅堯臣》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