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有一韓,
西賊聞之心骨寒;
軍中有一范,
西賊聞之驚破膽。
——宋·孔平仲《談苑》
這一首流傳頗廣的《邊上謠》,主要歌頌在抵御外敵,守邊衛國中多有戰功的北宋將領韓琦和范仲淹。歌謠表達了人民對忠于國家,嚴于職守的將領的愛戴和尊敬。
關于韓、范將領事,《宋史紀事本末》卷三十云:“琦與仲淹在兵間久,名重一時,人心歸之,朝廷倚以為重。二人號令嚴明,愛撫士卒,諸羌來者,推誠撫接,咸感恩畏威,不敢輒犯邊境。邊人為之謠……”。韓琦和范仲淹在北宋軍內能夠享有如此威望,主要由于他們始終“以天下為己任”,在國家危難之時,敢于承擔重任。對上忠于國家社稷,對下愛護士兵,重視獎拔人才,故人心向之,這首歌謠提到的“西賊”系指西夏。此事指宋仁宗寶元年間,西夏李元昊屢興兵攻宋邊境,仁宗命韓琦與范仲淹率眾出征。韓、范練兵選將,合兵作戰,西賊終因戰火疲敝,與宋議和。當時有“韓范”之稱,朝廷確“倚以為重”。《宋史》等書多次議及韓琦“執政三世”,均為帝所獨識。此外,《宋詩紀事》卷一百,也記載了有關范仲淹“決事如神”的《京師謠》,其歌云:“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仲淹字希文)”。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韓、范對北宋朝政的影響力。這首歌謠中的“心骨寒”和“驚破膽”,均用形象化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在韓、范面前,西賊震恐驚惶的程度。
這首民歌以四句、 “五”、 “七”、 “五”、 “七”言體式組成,敘述與描繪手法兼而有之。在敘述語中, “軍中有一”、“西賊聞之”等語均重復使用兩次。這種重復大約和民歌套句的習慣有關,在重復中,進行主人公形象的更新和轉化,并使思想不斷升華。雖然語言重復,但筆法仍如行云流水,褒貶自然。歌中寫人又寫情,情中有理,真實感人。
按照《詞林正韻》,頭兩句寫韓琦時使用平韻,即韻腳“韓”、“寒”屬第七部十四“寒”韻;后兩句寫范仲淹時卻換仄韻,即韻腳“范”、 “膽”屬第十四部上聲“豏”(范)、“咸”(膽)韻。據王力《詩詞格律》一書,第七部與第十四部韻可以相通,故這首民歌通篇押韻。在用韻中,由于平仄韻相間,意隨韻轉,顯得非常活潑有生氣。重復字雖多,仍在不變中見出靈活細微的變化,讀起來鏗鏘有力,瑯瑯上口。
上一篇:《起義戰歌》原文|賞析
下一篇:《迎公主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