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橋
伯鸞憔悴甘飄寓,
非向囂塵隱姓名。
鴻鵠羽毛終有志,
素絲琴瑟自諧聲。
【前解】
一解四句,真為千古高論。言伯鸞之在當時,本有真才實學,特因不免憔悴,于是情愿漂流,觀其出關《五噫》之歌,便可微識其心事也。如何世人不察,猥云欲隱姓名!夫人茍無才學,即何姓名可隱?若真有其才學,又何故欲隱姓名?此等邪說誤人,真不可不與力洗也。二、四言伯鸞鴻鵠之志,固將御于家邦,今看琴瑟之間,先自刑于寡妻,此所謂真才實學名士,固自有其通身本事也。
故橋秋月無家照,
古井寒泉見底清。
猶有余風未磨滅,
至今鄉里共和鳴。
【后解】
前解,盛表伯鸞當年。此解,深服伯鸞身后也。五、六,言伯通廊廡,反已蕪沒。七、八,言伯鸞風烈,至今轉盛。然則賢人固自有真,而彼橛株拘人,自言隱姓名者,何曾齒于人數哉!
上一篇:金圣嘆《登金陵鳳凰臺》批注賞析
下一篇:金圣嘆《蓋少府新除江南尉問風俗》批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