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沈雨偕燕又讓木集楊姬館中 是夜姬自言愁病殊甚而余三人者 皆有微病不能飲也①(二首選一)
一夜凄風到綺疏②,孤燈滟滟帳還虛③。冷蛩啼雨停聲后④,寒蕊浮香見影初。有藥未能仙弄玉⑤,無情何得病相如⑥。人間愁緒知多少,偏入秋來遣示余。
①沈,通“沉”。燕又,彭賓字燕又,崇禎舉人,為陳子龍同鄉。讓木,宋徵璧字讓木,一字尚木,亦子龍同鄉。楊姬,即柳如是,明末名妓,初名楊影憐。李雯《坐中戲言分贈諸妓》:“悉茗丁香各自春,楊家小女壓芳塵。” ②綺疏,有花紋的窗戶。 ③滟滟,燈光搖動貌。 ④蛩(qióng),蟋蟀。 ⑤弄玉,傳說為秦穆公之女,嫁與蕭史。后蕭史吹簫引鳳,與弄玉共升天仙去。 ⑥病相如,《史記?司馬相如傳》:“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常有消渴疾。”又因司馬相如曾與卓文君相愛,后人亦以“消渴”比喻文士愛悅美人情意之急切。
【說明】 作于崇禎六年(1633)在故鄉松江時。當時作者二十歲,柳如是十六歲。不久,作者即北行應試。
作者又有七古《秋潭曲》,詩前有“偕燕又、讓木、楊姬集西潭舟中作”語。秋潭即白龍潭,在松江谷陽門外。詩中有云:“摘取霞文裁鳳紙,春蠶小字投秋水。”《陳子龍詩集》此詩前有王昶案語:“(宋徵璧)《抱真堂集》:‘宋子與大樽泛于秋塘,坐有校書,出所壽陳征君詩,有“李衛學書稱弟子,東方大隱號先生”之句,后稱柳夫人,有盛名。’”則柳如是又擅書法。陳征君指陳繼儒(眉公),為子龍鄉前輩,子龍與如是最初相識,即在繼儒寓所中。子龍集中好多綺懷之作,即為如是而賦。
據陳寅恪《柳如是別傳》第三章考證,崇禎七年時,子龍與如是或一度同居。如是《送別》詩云:“念子久無際,兼時離思侵。不自識愁量,何期得澹心。要語臨歧發,行波托體沈。從今互為意,結想自然深。”陳氏疑此詩“乃崇禎六年癸酉秋間送別臥子北行會試之作”。陳氏結語云:“至于陳臥子,則以文雄烈士,結束明季東南吳越黨社之局,尤為曠世之奇才。后世論者,往往以此推河東君知人擇婿之卓識,而不知實由于河東君之風流文采,乃不世出之奇女子,有以致之也。語云,‘物以類聚’,豈不誠然乎哉?”實則在晚明的文苑中,尤其在江南,類似的交接原是很普通的。
上一篇:《白頭母吟》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袁宏道》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