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座寺為方侍講筑塋臺四絕①有引
方家女種落教坊②,年年踏青雨花臺上③,望而悲之曰:“我祖翰林君也,雙梅樹為記,因地入梅都尉家而酹絕④?!庇铻橹财淠梗呵镬糁?。教坊人先已為李道父郎中放其籍⑤,嫁商人矣。
碧血誰裁雙樹栽,為塋相近雨花臺。心知不是琵琶女,寒食年年掛紙來⑥。
①高座寺,在南京聚寶門雨花臺附近,晉為永嘉寺,今已廢。方侍講,方孝孺,明惠帝時曾任翰林侍講。燕王朱棣兵破南京時,因拒絕草詔被殺。其遺體究葬于聚寶門外何處,今已不可考。塋臺,墳臺。②方家女種,方孝孺死時,二子二女皆上吊、投河,故孝孺已絕后,此處女種指其堂兄弟的后代。(一說魏澤曾收匿孝孺幼子,詳見本書魏澤詩)教坊,掌管樂舞承應,其中也有以犯人妻女沒入官府,充當官妓,從事吹彈歌唱。名隸樂籍,戶稱樂戶?!、塾昊ㄅ_,見高啟《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苊范嘉荆€馬都尉梅殷,太祖女寧國公主丈夫。永樂三年,被錦衣衛指揮推橋下而死。此詩第三首云:“不知都尉當年死,也似梅花近雨花?!辈⒂凶⒃疲骸岸嘉疽嗨谰鸽y?!蔽簳x以后,帝王之婿例加駙馬都尉稱號,非實官。酹(lèi),以酒相祭?!、堇畹栏福ǜΓ?,李三才,曾任南京禮部郎中,也是湯顯祖好友。放其籍,從樂籍中解放。⑥“心知”二句,語頗沉痛,意謂與《琵琶行》中琵琶女之嫁商人不同,亦與“我祖翰林君也”語相照應。寒食,見王世貞《寒食志感示兒輩》。
【說明】 方孝孺死難時,宗親坐死者多至八百四十七人,有收藏他文章的以死罪論處。但至成祖之子仁宗即位后,已諭禮部,方氏家屬籍沒入官者皆赦為平民,還其田地。萬歷十三年,又釋放坐孝孺案謫戍者后裔,在浙江、江西諸地共一千三百余人,實為明初一場大獄。
此詩作于萬歷十一年,則仁宗即位后所詔諭者,并未立即實行。
上一篇:《錢塘東望有感》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鰣魚》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