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李 白①
我本楚狂人②,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③,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④,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⑤。金闕前開二峰長⑥,銀河倒掛三石梁⑦。香爐瀑布遙相望⑧,回崖沓嶂凌蒼蒼⑨。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⑩。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9"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注釋】
①李白:見《遠別離》。
②楚狂人:春秋時楚國狂士,姓陸,名通,字接輿?!墩撜Z·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背裰掠忠姟?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cidian/zhuangz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莊子·人間世》、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上。
③綠玉杖:傳說中仙人的手杖。
④南斗: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共有六星。按古代天文志,天上星分別與地上某一地區對應,南斗與潯陽對應,廬山在潯陽西北,故說“秀出南斗傍”。
⑤屏風九疊:《輿地紀勝》卷二五江南東路南康軍:“九疊屏,在五老峰之側。”云錦:錦繡般的彩云。明湖:指鄱陽湖。
⑥金闕:指金闕巖,又名石門,在香爐峰西南。二峰:唐汝詢《唐詩解》:“二峰,即香爐、雙劍也?!?/p>
⑦銀河:指瀑布,這里指廬山屏風疊附近的三疊泉。三石梁:狀如橋梁的山石?!端涀ⅰ肪砣艔]江水引《尋陽記》曰:“廬山上有三石梁,長數十丈,廣不盈尺,杳然無底。”
⑧香爐:即香爐峰。
⑨沓:多,重疊綿延。
⑩吳天:指廬山一帶(春秋時屬吳國)的天空。
九道:《尚書·禹貢》:“九江孔殷”。孔安國傳:“江于此州界分為九道?!毖┥剑罕扔鏖L江卷起的白浪。
石鏡:《太平寰宇記》卷一一一江南西道江州:“石鏡,在廬山東懸崖之上,其狀團圓,近之則照見形影?!?/p>
謝公:指謝靈運。他曾游覽過廬山并作詩。
還丹:《抱樸子》內篇第四《金丹》:“凡草木燒之即燼,而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遠矣,故能令人長生。”
琴心三疊:道教氣功修煉法。
玉京:道教稱元始天尊所居之處為玉京。
先期:事先約好。汗漫:不可知。九垓:九天之外。
盧敖:傳說中的仙人。《淮南子·道應訓》:“盧敖,燕人。秦始皇召以為博士,使求神仙,亡而不返也?!贝私柚副R虛舟。太清:道教謂元始天尊所化法身道德天尊所居之處,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者方能至此。此泛指仙境。
【詩本事】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肅宗上元元年(760)從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潯陽(今江西九江)游廬山時作了這首詩。盧虛舟,字幼真,范陽(今北京市一帶)人,肅宗時曾任殿中侍御史。
【賞評】
據《論語》載,孔子曾去楚國,游說楚王。接輿在他車旁唱道:“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背靶鬃用杂谧龉?。詩人開篇就說我本來就像楚狂接輿,高唱鳳歌嘲笑孔丘。我一生喜好游歷名山大川,去五岳尋仙問道,雖遠不辭。
在一個晨曦中,我拿著仙人所用的嵌有綠玉的手杖,離開黃鶴樓,開始漫游于廬山。廬山秀麗挺拔,沒入天際,云煙繚繞;樹木蓊蓊郁郁,山花爛漫多姿,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般展開;云影山形映照在明鏡一樣的湖面,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明媚綺麗。金闕巖前矗立著兩座高峰,三石梁上銀河倒掛,瀑水飛瀉而下,和香爐峰瀑布遙遙相對。那里峻崖環繞,峰巒重疊,上凌蒼天,山勢之峻高,連鳥也飛不到。登臨廬山高峰,東望吳天,寥廓無限,橫無際涯。此時一輪旭日初升,滿天紅霞與蒼翠山色相輝映。放眼縱觀,只見長江浩浩蕩蕩,直瀉東海,一去不返;萬里黃云飄浮,天色瞬息變幻;茫茫九派,白波洶涌奔流,波浪滔天,高如雪山。我不禁豪情滿懷,想在高山之巔放歌廬山謠,這詩興是因廬山而激發的啊。
世界何其宏闊,人生天地之間,只不過是白駒過隙,想到此我從容自得地照照石鏡,心情為之清爽。謝靈運走過的地方,如今已為青苔所覆蓋了。人生無常,盛事難再啊。如此而已,如此而已,還是早早服食能“白日升天”的仙丹脫離世俗之情,修得大道而到那身心俱悅的神仙世界吧。我似乎看見神仙在彩云里手拿著蓮花飛向玉京,和不可知之神在九天之外約會,讓我邀你盧虛舟共做神仙之游吧。
這首詩想象豐富,境界開闊,給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詩的韻律隨詩情變化而顯得跌宕多姿。
【詩評選輯】
①明·高棅《唐詩品匯》七言古詩敘目第三卷《正宗》:太白天仙之詞,語多率然而成者,故樂府歌詞咸善。……今觀其……《廬山謠》等作,長篇短韻,驅駕氣勢,殆與南山秋氣并高可也。
②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卷六引桂臨川語:全篇開闔跌宕,冠絕古今。
上一篇:《己亥歲二首(其一)》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歸雁》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