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作者介紹】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為名,更字徵仲,號衡山,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學文于吳寬,學畫于沈周。正德末,以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院待詔。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十五云:“衡山先生在翰林日,大為姚明山(姚淶)、楊方城(楊春)所窘,時昌言于眾曰:‘我衙門中不是畫院,乃容畫匠處此耶?’”在京時,四方向他乞書畫者甚多,但他對三種人謝絕所請,即王府、太監、外國使者。
因當時專尚科目,不重真才,徵明乃連歲乞歸。出都時曾作《馬上口占謝諸送客十首》,其第九首云:“立馬雙橋日欲斜,沙塵吹霧暗徵車。從今絕跡江南去,只見青山不見沙。”表示從此再不回京華。
其《元日書事效劉后村體》云:“不求見面惟通謁,名刺照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諷喻世態,至今尚可玩味。有《甫田集》。
他的人品頗為士林所重,詩卻非第一流。顧起綸《國雅品》云:“吳中往哲,如公之博鑒,雅步藝苑者,宜冠林壑矣。其文恬寂整飭,詩亦從實境中出,特調稍纖弱。王元美謂其如小閣疏窗,位置都雅,眼界易窮,似或有之。”意即缺少變化。如除夕等詩,詩情語句,常相類似,丙午年作的“坐上漸看同輩少,眼中殊覺后生賢”,與辛亥年作的“不愁老大無同輩,只覺聰明愧后生”,即是一個意思。朱庭珍《筱園詩話》卷四:“衡山詩有佳句,惜多劍南、石湖平調,語秀而格不高;古詩徒肖《選》體形貌,絕少生氣,亦非詩家當行。”錢謙益《列朝詩集》亦批評徵明詩于格律氣骨較差。
詩之外,還有一首題宋高宗賜岳飛手敕的《滿江紅》詞,極為后人推崇,結末“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可謂誅心之論。后來王世貞亦和一詞,中有“十二金牌丞相詔,風波兩字君王獄”及“北面生看臣構在,南枝死望中原復”句,轉換亦頗深刻(見毛慶臻《一亭考古雜記》)。
上一篇:夏完淳
下一篇:《江陵別內》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