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雜劇編·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
宋朝時,洛陽富豪劉員外搭起彩樓,讓女兒月娥拋繡球招親。窮書生呂蒙正和寇準居住在城外破瓦窯中,風聞此事,前往觀看,準備等劉家招了良婿之后作詩慶賀,賺些錢鈔。繡球恰巧擲在呂蒙正頭上,選中窮書生為婿。劉員外嫌蒙正貧寒,拒不認親,而劉小姐則非他不嫁。劉員外脫下女兒的衣服首飾,將二人趕出家門。夫婦居住在破窯中。日子十分恓惶。劉員外夫婦來看女兒,百般引誘,軟硬兼施,逼迫女兒回家。劉小姐始終不肯屈服。呂蒙正到白馬寺化齋,遭到長老侮弄,于是,發憤上進。寇準攜呂蒙正上京應試,一舉及第。他得官歸來,兩次試探月娥,月娥對丈夫一往深情,不改初衷。呂蒙正講明真情,夫婦二人苦盡甘來。白馬寺長老一改故態,劉員外也前去認親。呂蒙正夫婦拒不相認。正好寇準來到,說明劉員外當初因為怕呂蒙正在家貪圖享樂,誤了功名,故意不認他,并暗中使寺中長老也不理睬,促使他發憤上進。道明是非曲直,于是翁婿父女歡好團聚。
(沖末扮劉員外領家童上,云) 僧起早,道起早,禮拜三光天未曉; 在城多少富豪家,不識明星直到老。老夫姓劉,雙名仲實,乃洛陽人也。我有萬百貫家緣過活,別無兒郎,止有個女孩兒,小字月娥,不曾許聘他人。我如今要與女孩兒尋一門親事,恐怕不得全美,想姻緣是天之所定,今日結起彩樓,著梅香領著小姐,到彩樓上拋繡球兒,憑天匹配,但是繡球兒落在那個人身上,不問官員士庶、經商客旅,便招他為婿。那繡球兒便是三媒六證一般之禮也。家童,你和梅香說,著她同小姐上彩樓,拋了繡球兒,便來回我的話,休要誤了喜事。則等俺女孩兒成就了親事,稱老夫平生之愿也。老夫且去后堂中安排下筵席,與孩兒慶賀。你疾去早來,著老夫歡喜者。(下) (外扮寇準同呂蒙正上,寇準云) 曾讀前書笑古今,恥隨流俗共浮沉; 終期直道扶元化,敢為虛名役片心。小生姓寇名準,字平仲。這兄弟姓呂名蒙正,字圣功。俺二人同堂學業,轉筆抄書,空學成滿腹文章,爭奈一貧如洗,在此洛陽城外破瓦窯中居止。若論俺二人的文章,覷富貴如同翻掌。爭奈文齊福不至。兄弟,我聞知在城劉員外家結起彩樓,要招女婿,咱二人走一遭去來,等他家招了良婿之時,咱二人寫一篇慶賀新婿的詩章,他家必不虛負了咱。但得些小錢鈔,就是咱一二日的盤纏。咱二人同走一遭去。(呂蒙正云) 哥哥,說的有理。不索久停久住,同哥哥走一遭去來。(寇準云) 俺同去來。(同下。) (正旦領梅香上,云) 妾身姓劉,小字月娥,年長一十八歲,為因高門不答,低門不就,因此上未曾成其配偶。今日父親結起彩樓,教我拋繡球兒,憑天匹配。梅香,咱上的這彩樓,你看那官員士庶、經商客旅,做買做賣的,端的是人稠物穰也。(梅香云)姐姐,父親的嚴令,教姐姐拋繡球兒,憑天匹配。你可也休差拋了繡球兒,剩下的與我招一個,可是攜帶咱。(正旦云) 我自有個主意。(二凈扮左尋、右躲上,左尋云) 柴又不貴,米又不貴,兩個傻廝,恰好一對。俺兩個一個是左尋,一個是右躲,打聽的這劉員外家女孩兒要招女婿,結起彩樓,拋繡球兒。則說那小姐生的好,憑著咱兩個這般標致,擬定繡球兒是我每不避驅馳,俺走一遭去來。(寇準同呂蒙正上,寇準云) 兄弟也,來到這彩樓底下了,咱看那小姐拋繡球兒咱。(正旦云) 梅香,你將繡球兒來者。(梅香云) 姐姐,繡球兒在此。(正旦云) 你看我那父親,恐怕差配了姻緣,故結彩樓,教我拋繡球兒。以擇佳婿也呵。(唱)
【仙呂點降唇】則我這好勝爺娘,故意嬌養,如花樣,招配新郎,卷翠廉在妝樓上。
【混江龍】 憑欄凝望,猛然間回首問梅香。(梅香云) 姐姐,你問我些甚么? (正旦唱) 見二人衣冠齊整,鞍馬非常,能賞個守藍橋飽醋生,料強如誤桃源聰俊俏劉郎,擠眉弄眼,俐齒伶牙,攀高接貴,順水推船,小則小偏和咱廝強。不塵俗模樣,穿著些打眼目衣裳。
(凈做走科,云) 真個一個好小姐,你把那繡球兒拋與我罷。(梅香云) 姐姐,你看兀那兩個,穿的錦繡衣服,不強如那等窮酸餓醋的人也。(正旦云) 梅香你哪里知道也。(唱)
【油葫蘆】 學劍攻書折桂郎,有一日開選場半間兒書舍換做都堂。想韓信偷瓜手,生扭做了元戎將; 傳說那筑墻板,翻做了頭廳相; 想當初王鼎臣姜呂望,那鼎臣將柴擔子橫在肩頭上,太公八十歲遇著文王。
(梅香云) 姐姐,等的到八十歲,可老了也,(正旦云) 梅香,可不道君子人待時守分也。(唱)
【天下樂】 豈不聞有福之人不在忙,我這里參也波詳,心自想,平地一聲雷震響。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不道寒門生將相。
(梅香云) 姐姐,好早晚了也呵,兀的不是繡球兒。你有甚么言語,囑咐這繡球兒咱。(正旦做接繡球在手科,唱)
【金盞兒】 繡球兒你尋一個心慈善,性溫良,有志氣,好文章,這一生事都在你這繡球兒上。夫妻相待貧和富有何妨? 貧和富是我命福,好共歹在你斟量。休打著那無恩情輕薄子,你尋一個知敬重畫眉郎。
(正旦做拋繡球科) (呂蒙正云) 哥哥,你看那小姐,繡球兒拋在我跟前了。(寇準云) 兄弟,敢這繡球兒誤落在你懷中。咱且走在一邊伺候,看員外怎生處斷。(凈云) 繡球兒也,拋與了別人,我和你等些什么,咱兩個一人唱一句,去了罷。(大凈唱)
【金字經】 繡球兒今日個打著一個窮秀才,(二凈唱) 氣的區區淚滿腮,淚滿腮 (大凈唱) 也是他緣分該,(二凈唱) 休相怪,(大凈唱) 咱拽著尾巴歸去來。(同下)
(梅香云) 姐姐,拋了繡球兒,咱回父親話去來。(同下) (劉員外領雜當上,云) 靈鵲檐前噪,喜從天上來,這梅香好不會干事也,領著小姐拋繡球兒。去了一日,如何不見來回話。(正旦同梅香上,見科,梅香云) 父親,小姐招了女婿也。(劉員外云)在哪里? 著過來。(梅香去) 得繡球的過來。(寇準同呂蒙正見科,寇準云) 兄弟,咱則在這門首伺候著,兀的不呼喚你哩。(梅香云) 兀那秀才,你過去拜丈人去。(呂蒙正見劉員外科,劉員外云) 他是誰? (梅香云) 則他是新招的女婿呂蒙正。(劉員外云) 孩兒也,放著官員人家財主的兒男不招,這呂蒙正在城南破瓦窯中居止,咱與他些錢鈔,打發回去罷。(正旦云) 父親差矣,一向說繡球兒打著的,不管官中士庶貧富之人,與他為婚。既然拋著他了,父親,您孩兒情愿跟將他去。(劉員外云)孩兒,則怕你受不的苦。(正旦云) 您孩兒受的苦。好共歹,我嫁他。(雜當云) 員外,小姐既要嫁他,依著他罷。小姐,他那破瓦窯中,你敢住不的么? (正旦唱)
【醉中天】 者莫他燒地權為炕,鑿壁借偷光,一任教無底砂鍋漏了飯湯; 者莫是結就蜘蛛網,土炕蘆席草房,哪里有繡幃羅帳,(劉員外云) 你再思想咱。(正旦唱) 您孩兒心順處便是天堂。
(劉員外怒云) 小賤人,我的言語不中聽,你怎生自嫁呂蒙正。梅香,將她的衣服頭面,都與我取下來,也無那奩房斷送,她受不過苦呵,她必然來家也。則今日離了我的門者,著她去。(呂蒙正云) 咱兩口兒,辭別了父親去來。(雜當云) 倒好了你也。(出門見寇準科,云) 您兄弟來了也。(寇準云) 如何? 你見員外,說什么來? (呂蒙正云) 他嫌小生身貧無倚,又無奩房斷送,將小姐的衣服頭面,盡數留下,趕將俺兩口兒出來了。(寇準云) 這般呵,小姐眼里有珍珠,你若得官呵,小姐便是夫人縣君。您兩口兒先回去,我便來也。(呂蒙正云) 小姐,則怕你受不的苦楚么。(正旦云) 我受的苦,受的苦。(唱)
【尾聲】到晚來月射的破窯明,風刮的蒲簾響,便是俺花燭洞房。實丕丕家私財物廣,虛飄飄羅錦千箱。守著才郎,恭儉溫良,憔悴了菱花鏡里妝。我也不戀鴛衾象床,繡幃羅帳,則住那破窯風月射漏星堂。(同下)
(寇準云) 這家為富不仁、薄俗之情,我若不過去,將我似甚么人看成。(寇準見劉員外科。劉員外云) 下次孩兒每,窘這叫化的來俺這里,怎的? (雜當云) 知他又來怎的? (寇準云) 誰是叫化的? 我是你新招的女婿呂蒙正之兄長寇平仲是也,我是你親家伯伯哩! (劉員外云) 我有這等親家伯伯,愁什么過活。(雜當云) 甚么親家伯伯,你也則是個窮秀才。(寇準云) 今日以得良婿,乃天下之喜事也,何怒之有? (劉員外云) 你看那窮嘴餓舌頭,一壁去。(寇準云) 是何言語? 硁硁小人哉! 爾以貧富而棄骨肉,婚嫁而論財禮,乃夷虜之道也。古者男女之俗,各擇德焉,不以其財為禮。我輩今日之貧,豈知他日不富; 爾等今日之富,安知他日不貧乎? 古語有云: 見貧休笑富休夸,誰是常貧久富家? 秋到自然山有色,春來哪個樹無花? 哎,我是你親家伯伯哩! (做出門科) 詩曰: 狀貌堂堂似北辰,面如明鏡色如銀; 可憐此等無情物,則識衣衫不識人。自此去后,難可復言,我再過去。(又見劉員外科,云) 哎,我是你親家伯伯哩! (劉員外云) 這廝又來了,這廝窮酸餓醋,我不聽他。(寇準云) 我輩乃白衣卿相,時間不遇。俺且樂道甘貧,何言責其貧賤? 圣人云:富輿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便似那石中隱玉蚌含珠,五色光明射太虛。人懷才藝終須貴,腹有文章志有余。君子守貧時未遂,男兒不遇氣長吁。有朝但得風雷迅,方表人間真丈夫。哎,我是你親家伯伯。(出門科) 詩曰: 得受貧時且受貧,休將顏色告他人。梧桐葉落根須在,留著枝梢再等春。我待不過去,氣破我肚皮。我再過去。(再見科,云) 哎,我是你親家伯伯。(雜當云) 你怎么又來了? (劉員外云) 這廝又來了,走將來,絮絮聒聒的,我不聽他這窮言餓語的。(寇準云) 公之富不可盡用,我之貧不可盡欺。非是我用言分劈,藐視俺賢哉嬌客。我本是受齏鹽一介寒儒, 隱風雪八員宰相, 有一日步青霄折桂蟾宮,跨青鸞釣鰲北海,臥重裀天下名知,食列鼎家門盡改,裊吟鞭滿馬春風,橫寶帶衣襟香靄,云飛般傘蓋高張,雁翎般公人齊擺,黃閣中功顯十年,青史內名標萬載,那其間富貴榮華,(雜當云) 敢又是親家伯伯。(寇準打背推科,云) 這廝攙了我的。詩曰: 你富俺貧未定,一朝轉過時運。他年金榜標名,我著你認的寇準蒙正。(下) (劉員外云) 那窮廝去了么? (雜當云) 去了也。(劉員外云) 無甚事,后堂中飲酒去來。自恨我胡為胡做。拋繡球招婿聘婦,可可的打著個貧子,禁不的他窮酸餓醋。(下)
三光: 日、月、星。又以日、月、五星合稱三光。《史記·天官書》:“衡,太微,三光之廷。”《索隱》“三光,日、月、五星也。”士庶: 士人與庶民,即讀書人與貧民百姓。元化: 舊時稱頌帝王的德化。折桂: 晉郗詵舉賢良對策列最優,自謂“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見《晉書·郗詵傳》。故后稱登科為折桂。都堂: 官署名。唐制尚書令有大廳,在尚書省之中,謂之都堂。傅說 (yue悅): 商代殷高宗的賢相。相傳當初他在傅巖為人建筑房舍,家里很窮。武丁訪得,舉以為相。頭廳相: 顧肇倉 《元人雜劇選》注:“頭廳相——或作頭庭相。指宰相,大官。”鼎臣: 指三公重臣。《后漢書·李膺傳》:“頃聞上帝震怒,貶黜鼎臣。”李賢注:“上帝謂天子,鼎臣即陳蕃。”姜呂望: 姜姓,呂氏,名望,又名尚。俗稱姜子牙。畫眉: 漢代張敞和妻子的感情很好,時常給其妻畫眉,當時盛傳于長安。事見 《漢書·張敞傳》。后來傳為夫妻恩愛的典型。壁借偷光: 舊題漢劉歆《西京雜記·二》:“匡衡字稚圭,勤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后遂以鑿壁偷光為家貧苦讀之典。白衣卿相: 唐人報重進士,宰相多由進士出身,推重進士稱為白衣卿相,言身為白衣之人,而有卿相之資。蟾宮: 比喻科舉考試得中。李中 《送黃秀才》:“蟾宮須展志,漁艇莫牽心。”列鼎: 鼎為古代食器,列鼎謂陳列盛饌。黃閣: 漢代丞相聽事閣,漢以后三公官署廳門涂黃色、故稱黃閣。
《破窯記》是王實甫除 《西廂記》之外,又一部以描寫青年男女愛情婚姻為題材的古典戲曲作品。流傳頗廣,不斷被改編,搬上舞臺演出,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
此為旦本戲,以劉月娥為主角,演述了富家小姐劉月娥與貧寒書生呂蒙正的婚姻故事,表現了主人公不以貧富擇婿、不以貧賤易心這一反封建門閥觀念和世俗思想的婚姻觀,在舊時代產生了積極的意義。
戲一開始,劉月娥上彩樓拋繡球招婿。這對她來說,是一種“憑天匹配”。即使如此,我們的主人公也“自有主張”。也就是說,劉月娥自有她的擇婿標準。在拋繡球之際,丫環梅香說,“姐姐,你看兀那兩個,穿的綿繡衣服,不強如那等窮酸餓醋的人也”?劉小姐卻不這樣看,她認為擇夫選婿,貧與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選一個心底良善,性格溫和,有才華有志氣,象漢代的張敞那樣珍重夫妻感情的如意郎君。在拋繡球時,劉月娥思忖道:“繡球兒你尋一個心慈善性溫良,有志氣好文章。這一生事都在你這繡球兒上。夫妻相待貧和富有何妨?貧和富是我命福,好共歹,在你斟量,休打著那無恩情輕薄子,你尋一個知敬重畫眉郎。” (一折 【金盞兒】) 這樣,當繡球兒落在窮書生呂蒙正身上時,既有其偶然性,又正中劉月娥的下懷。選擇這樣一個貧寒書生作夫婿,劉月娥面臨著雙重困難: 一是她自己能否真正受得了窮和苦; 一是父母的反對、阻撓和破壞。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謝枋得 《疊山集·送方伯載歸三山序》及鄭思肖: 《心史·大義略序》)。在“儒人顛到不如人”的元代社會,知識分子地位相當低下。劉月娥原是富家小姐,一旦下嫁貧窮的讀書人即為下層婦女。從戲劇中可以看出,我們的主人公在她的愛情選擇中已經表露對此有充分認識。“者莫他燒地權為炕,鑿壁借偷光,一任教無底砂鍋漏了飯湯。者莫是結就蜘蛛網,土炕蘆席草房,那里有繡幃羅帳?您孩兒心順處便是天堂。” (一折 【醉中天】) 在婚姻問題上,她要選擇對方的人品,而不是對方的財產地位。她看重的是對方的性情心地、文章志氣。只要夫妻相愛,情投意合,生活再苦,也是幸福的。“心順處便是天堂”,表現出反對封建門閥觀念的思想。“到晚來月射的破窯明,風刮的蒲簾響”。(一折 【尾聲】) 劉月娥被父親趕出家門,她“不戀鴛衾象床,繡幃羅帳,則住那破窯風月射漏星堂”,跟隨呂蒙正居住在破爛不堪的寒窯,即使生計一無著落,她把寒窯當作“花燭洞房”,當作她的“天堂”。呂蒙正每日在街市上“搠筆為生”,還不得不到白馬寺趕齋以度苦日。他受盡了羞辱,無顏回家見妻。劉月娥不改初衷,體貼諒解丈夫,“做下碗熱羹湯”,準備給丈夫驅寒。劉員外夫婦帶著一套衣服一份香美茶飯來看望女兒,讓女兒穿好的吃好的,給呂蒙正穿舊的吃歹的。劉月娥卻說:“常言道夫妻是福齊,俺兩口兒過日月,著他獨自落便宜,怎肯教失了俺夫妻情道理。” (二折 【倘秀才】) 雖然他們的處境比孔子門生顏回的清貧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她仍視這人不堪居的寒窯勝過“蘭堂綠窗朱戶”。她與蒙正相濡以沫、同命運共患難,表現出任勞任怨的高貴品質。呂蒙正上京應試,劉月娥為了激勵丈夫,在送行時說,“你金榜無名誓不歸”,“你若提一個瓦罐還家來,我可也怨不的你”。丈夫趕考十年不歸,劉月娥守破窯一日不改其志。即使媒婆哄騙她呂蒙正已死,并用金釵衣飾誘勸她另行改嫁,劉月娥仍然不肯轉移對呂蒙正的情感注意力。當然,劉月娥選擇呂蒙正,也包含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發跡的希望 (這在劇本中亦時時表現出來),但這不是主要的,更不是唯一的。劉月娥這個藝術形象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她沒有把功名富貴當作她生活的全部目的。所以,當一舉及弟的呂蒙正佯裝不曾得官、落魄而歸,猛然出現在劉月娥的面前時,她并沒有埋怨和嫌棄,反而安慰丈夫,“但得個身安樂還家重完聚,問甚么官不官便待怎么!” (三折 【普天樂】)。劉月娥對能再見到自己的丈夫感到萬分欣喜。對她來說,等待了十幾年,此時唯有丈夫比功名更重要。兩人能夠重新團圓,相廝守著過日子,這勝過高官厚祿,勝過世間一切東西,表現出劉月娥對呂蒙正感情的純真完美和始終如一。而且,在劉月娥看來,即使得官又能怎么樣呢?張良得官不可謂小也,但落得棄官隱退的命運;陶潛和范蠡還不是歸隱田園、遁跡嗎! 只有夫妻恩情才是地久天長。劉月娥對丈夫的這份純真感情熾熱到那般程度,以致于讓丈夫衣衫藍縷的佯裝之相蒙騙了她,使她信以為真,還對丈夫脫掉麻衣后顯露出來的珠寶倍感懷疑。作者這喜劇性的一筆,曲盡其妙地刻畫出劉月娥的善良和堅貞。
面對父母的反對、阻撓和破壞,劉月娥展開有理有節的斗爭。她選中呂蒙正,劉員外不同意,對月娥說,“孩兒也,放著官員人家財主的兒男不招,這呂蒙正在城南瓦窯中居止,咱與他些錢鈔,打發回去罷”! 劉月娥對父親的食言行為極為不滿,據理力爭,絕決地說,“父親差矣,一向說繡球兒打著的,不管官員士庶貧富之人,與他為婚。既然拋著他了,您孩兒情愿跟將他去”。劉員外以生活艱苦相警告,阻止劉月娥的選擇,劉月娥說,“您孩兒受的苦,好共歹,我嫁她”。勸說無效,劉員外便下令讓丫環拿下劉月娥的衣服首飾,把女兒趕出家門。即便如此,她也不肯讓步屈服。劉員外進而軟硬兼施逼迫女兒回家,拆散這樁婚姻。為了達到目的,他以斷絕父女關系相威協,并不惜打碎女兒僅有的家什。劉月娥依舊不肯回頭。呂蒙正發跡后,劉員外前來認親,她拒不相認。劇本中劉月娥自始到終對劉員外的封建世俗觀念進行了強烈的反抗和斗爭,捍衛和維護了自己的愛情婚姻和生活幸福。
與 《西廂記》 中的崔鶯鶯相比,《破窯記》中的劉月娥自然沒有崔鶯鶯形象那樣豐滿和絢麗多彩,也似乎沒有崔鶯鶯那般靈動俏麗。但是,她的善良果決、對于夫妻恩情的忠誠堅貞和始終如一,她的不以貧賤易心的性格特征比起崔鶯鶯來則要更鮮明。特別是在她那句“心順處便是天堂”的話語里,實際上包含了她自身不同于流俗的獨立判斷和朦朧的個性意識。劇本把劉員外的所作所為,寫成是為了激發呂蒙正發憤上進,從主觀上滿足了劇作者以大團圓結局的善良美好的愿望,而從客觀藝術效果上看,則削弱了對嫌貧愛富思想的批判意義和對封建世俗觀念的諷刺鋒芒。
上一篇:古典名劇·漢宮秋·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下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無名氏·破窯記(第十五出邏齋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