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江南滿山雪,此情惆悵將誰說。徒隨群吏不曾閑,顧與諸生為久別。聞君靜坐轉耽書,種樹葺茅還舊居1。終日白云應自足,明年芳草又何如。人生有懷若不展2,出入公門猶未免。回舟朝夕待春風3,先報華陽洞深淺。
閑淡有情,他如“江草流泉”等歌中有極佳處,但嫌體雜,故始錄而終復置之。
【校記】
1.還,《全唐詩》一作“遠”。
2.若,《全唐詩》一作“苦”。
3.朝夕,《全唐詩》一作“早晚”。
【箋釋】
[權器] 兩《唐書》無傳。行十四,隴西天水(今屬甘肅)人。父澈,有文名。約于大歷初任校書郎,后客居蘇州。八年為湖州顏真卿判官,參加其聯唱,后結集為《吳興集》十卷。十二年后歷官渝州錄事、戶部員外郎。建中四年卒。事跡散見于獨孤及《高平郡別駕權公神道碑銘》、權德輿《祭戶部員外叔父文》等。《全唐詩》卷二五〇皇甫曾《寄權器》:“露濕青無時欲晩,水流黃葉意無窮。節近重陽念歸否,眼前籬菊帶秋風。”詩云“先報華陽洞深淺”,華陽洞,在蘇州,則此詩當作于大歷三年后,時權器在蘇州。
[耽書] 酷嗜書籍。唐皇甫冉《送韋山人歸所居鐘山》:“服藥顏雖駐,耽書癖已成。”唐秦韜玉《采茶歌》:“耽書病酒兩多情,坐對閩甌睡先足。”
[公門] 官署,衙門。《荀子·強國》:“觀其士大夫,出于其門,入于公門,出于公門,歸于其家,無有私事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后娶》:“身沒之后,辭訟盈公門,謗辱彰道路。”
[華陽洞] 《景定建康志》卷一九:“華陽洞,在茅山側,三茅二許俱得道于此洞。其洞門五,三門顯二門隱。”“《茅山記》云:‘華陽西南有二洞,其西在崇壽觀后,其南在元符宮東。’國朝每投金龍玉簡于此。《六朝記》云:‘十大洞天之第八名,中有金壇,長百丈,復有玉碣,皆載神仙秘事。三茅二許俱得道于此,靈異至多。盡見于陶貞白《華陽頌》。’《真誥》曰:‘金陵句容之句曲洞,為第八洞天。’又曰:‘句曲地肥土良水清,謂之華陽洞天,可以度世種民,是處五災不干。’”《大清一統志》卷五〇“江寧府”:“華陽洞,在句容縣東南大茅峰下。《寰宇記》:洞去縣四十里。《建康志》:華陽西南有二洞,西洞在崇壽觀后,南洞在元符宮東,甚門有五,三顯二隱。三茅二許俱得道于此。又玉柱洞在華陽西洞之南,中有石乳,其大如柱。茅洞在大茅峰南,直下可行七八里,能容三百人。”
上一篇:《題裴二十一新園》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西陵寄靈一上人》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