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傳奇編·孔尚任·桃花扇(第七出卻奩)
秦淮名妓李香君,與復社文人侯方域,一見傾心,互相愛慕,在畫家楊龍友的促成下訂婚。閹黨余孽阮大鋮名聲狼籍,為復社進步人士所深惡痛絕。他為挽回自己的敗名,趁香君與侯生新婚燕爾時,托楊龍友送來妝奩,籠絡侯方域。香君察其丑惡用心,即摘下珠翠,脫掉綺羅,原數退還,以示絕阮之心。阮因詭計未呈,便懷恨在心,伺機報復,誣侯勾結左良玉發動事變極欲加害,侯被迫逃往揚州史可法處暫時避難。不久,清兵入關,馬士英、阮大鋮等擁立福王在南京登基稱帝。馬、阮肆意迫害進步人士,并強迫香君轉嫁撫臣田仰作妾,香君斷然拒絕,并以頭撞地,鮮血濺到方域相贈的定情詩扇上。后來,養母李貞麗冒名代嫁才算了事。楊龍友看到香君血扇,也深表同情,便在血痕之間畫上枝葉,繪成一幅折枝桃花作為紀念。香君托咐曲師蘇昆生持扇去找方域,盼早回重聚。侯返回南京,和陳貞慧、吳應箕等進步人士一齊被捕入獄,未能跟香君會晤。與此同時,香君也被迫選入宮中。正當南明朝廷沉醉聲色、為非作歹的時候,清兵大舉渡江南下,攻陷揚州,抗清主帥史可法,因孤軍無援,投江自殺。接著清軍直取南京,南明朝廷迅速瓦解。侯李乘機從獄中、宮中分別逃出,他們在棲霞山白云庵邂逅相會,夢寐以求的夫妻團圓即將實現。但主祭道士張瑤星將桃花扇撕碎擲地,他們立即醒悟: 在國破家亡,遍地烽煙之時,是不會有個人幸福可言的。于是聽從道士指點,含淚割斷“花月情根”,雙雙出家隱居而去。
【夜行船】 (末) 人宿平康深柳巷,驚好夢門外花郎。繡戶未開,簾鉤才響,春阻十層紗帳。
下官楊文聰,早來與侯兄道喜。你看院門深閉,侍婢無聲,想是高眠未起。(喚介) 保兒,你到新人窗外,說我早來道喜。(雜) 昨夜睡遲了,今日未必起來哩。老爺請回,明日再來罷。(末笑介) 胡說! 快快去問。(小旦內問介) 保兒! 來的是那一個? (雜) 是楊老爺道喜來了。(小旦忙上) 倚枕春宵短,敲門好事多。(見介) 多謝老爺,成了孩兒一世姻緣。(末) 好說。(問介) 新人起來不曾? (小旦) 昨晚睡遲,都還未起哩。(讓坐介) 老爺請坐,待我去催他。(末) 不必,不必。(小旦下)
【步步嬌】 (末) 兒女濃情如花釀,美滿無他想,黑甜共一鄉。可也虧了俺幫襯,珠翠輝煌,羅綺飄蕩,件件助新妝,懸出風流榜。
(小旦上) 好笑,好笑! 兩個在那里交扣丁香,并照菱花,梳洗才完,穿戴未畢。請老爺同到洞房,喚他出來,好飲扶頭卯酒。(末) 驚卻好夢,得罪不淺。(同下) (生、旦艷妝上)
【沉醉東風】 (生、旦) 這云情接著雨況,剛搔了心窩奇癢,誰攪起睡鴛鴦。被翻紅浪,喜匆匆滿懷歡暢。枕上余香,帕上余香,消魂滋味,才從夢里嘗。
(末,小旦上) (末) 果然起來了,恭喜,恭喜! (一揖,坐介)(末) 昨晚催妝拙句,可還說的入情么。(生揖介) 多謝! (笑介) 妙是妙極了,只有一件。(末) 那一件? (生) 香君雖小,還該藏之金屋。(看袖介) 小生衫袖,如何著得下? (俱笑介)(末) 夜來定情,必有佳作。(生) 草草塞責,不敢請教。(末)詩在那里? (旦) 詩在扇頭。(旦向袖中取出扇介) (末接看介)是一柄白紗宮扇。(嗅介) 香的有趣。(吟詩介) 妙,妙! 只有香君不愧此詩。(付旦介) 還收好了。(旦收扇介)
【園林好】 (末) 正芬芳桃香李香,都題在宮紗扇上; 怕遇著狂風吹蕩,須緊緊袖中藏,須緊緊袖中藏。
(末看旦介) 你看香君上頭之后,更覺艷麗了。(向生介) 世兄有福,消此尤物。(生) 香君天姿國色,今日插了幾朵珠翠,穿了一套綺羅,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愛。(小旦) 這都虧了楊老爺幫襯哩。
【江兒水】 送到纏頭錦,百寶箱,珠圍翠繞流蘇帳,銀燭籠紗通宵亮,金杯勸酒合席唱。今日又早早來看,恰似親生自養,賠了妝奩,又早敲門來望。
(旦) 俺看楊老爺,雖是馬督撫至親,卻也拮據作客,為何輕擲金錢,來填煙花之窟? 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爺施之無名; 今日問個明白,以便圖報。(生) 香君問得有理,小弟與楊兄萍水相交,昨日承情太厚,也覺不安。(末) 既蒙問及,小弟只得實告了。這些妝奩酒席,約費二百余金,皆出懷寧之手。(生) 那個懷寧? (末) 曾做過光祿的阮園海。(生) 是那皖人阮大鋮么?(末) 正是。(生) 他為何這樣周旋? (末) 不過欲納交足下之意。
【五供養】 (末) 羨你風流雅望,東洛才名,西漢文章。逢迎隨處有,爭看坐車郎。秦淮妙處,暫尋個佳人相傍,也要些鴛鴦被、芙蓉妝; 你道是誰的,是那南鄰大阮,嫁衣全忙。
(生) 阮圓老原是敝年伯,小弟鄙其為人,絕之已久。他今日無故用情,令人不解。(末) 圓老有一段苦衷,欲見白于足下。(生) 請教。(末) 圓老當日曾游趙夢白之門,原是吾輩。后來結交魏黨,只為救護東林,不料魏黨一敗,東林反與之水火。近日復社諸生,倡論攻擊,大肆毆辱,豈非操同室之戈乎? 圓老故交雖多,因其形跡可疑,亦無人代為分辯。每日向天大哭,說道:“同類相殘,傷心慘目,非河南侯君,不能救我。”所以今日諄諄納交。(生) 原來如此,俺看圓海情辭迫切,亦覺可憐。就便真是魏黨,悔過來歸,亦不可絕之太甚,況罪有可原乎。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見,即為分解。(末) 果然如此,吾黨之幸也。(旦怒介) 官人是何說話,阮大鋮趨附權奸,廉恥喪盡; 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于何等也?
【川撥棹】不思想,把話兒輕易講。要與他消釋災殃,要與他消釋災殃,也提防旁人短長。官人之意,不過因他助俺妝奩,便要徇私廢公; 那知道這幾件釵釧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拔簪脫衣介)脫裙衫,窮不妨; 布荊人,名自香。
(末) 阿呀! 香君氣性,忒也剛烈。(小旦) 把好好東西,都丟一地,可惜,可惜! (拾介) (生) 好,好,好! 這等見識,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向末介) 老兄休怪,弟非不領教,但恐為女子所笑耳。
【前腔】 (生) 平康巷,他能將名節講: 偏是咱學校朝堂,偏是咱學校朝堂,混奸賢不問青黃。那些社友平日重俺侯生者,也只為這點義氣; 我若依附奸邪,那時群起來攻,自救不暇,焉能救人乎? 節和名,非泛常; 重和輕,須審詳。
(末) 圓老一段好意,也還不可激烈。(生) 我雖至愚,亦不肯從井救人。(末) 既然如此,小弟告辭了。(生) 這些箱籠,原是阮家之物,香君不用,留之無益,還求取去罷。(末) 正是“多情反被無情惱,乘興而來興盡還。” (下) (旦惱介) (生看旦介) 俺看香君天姿國色,摘了幾朵珠翠,脫去一套綺羅,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覺可愛。(小旦) 雖如此說,舍了許多東西,倒底可惜。
【尾聲】金珠到手輕輕放,慣成了嬌癡模樣,辜負俺辛勤做老娘。
(生) 些須東西,何足掛念,小生照樣賠來。(小旦) 這等才好。
(小旦) 花錢粉鈔費商量,(旦) 裙布釵荊也不妨;
(生) 只有湘君能解佩,(旦) 風標不學世時妝。
平康: 妓女所居的地方。《天寶遺事》載:“長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
黑甜: 熟睡。南方以飲酒為軟飽,北方以晝寢為黑甜。丁香: 花名,此指紐扣。菱花: 鏡子。扶頭: 酒名。卯酒: 早晨卯時前后飲的酒。催妝拙句: 上出 《眠香》寫楊文聰送給侯李二人催妝詩:“生小傾城是李香,懷中婀娜袖中藏。緣何十二巫峰女,夢里偏來見楚王”。藏之金屋: 住在華麗高貴的房子里。漢武帝當太子時,姑母想把女兒阿嬌嫁給他,說:“得阿嬌好否?”他說:“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 上頭: 女子出嫁將頭發攏上,綰成發髻,此指香君出嫁。尤物: 特殊的東西。此指姿色絕艷的女子。纏頭錦: 古代歌妓將得到賞賜的錦,纏在頭上,后來泛指賞賜之物。東洛才名: 漢朝賈誼是洛陽才子,很有名望,此借指侯方域才名甚大。西漢文章: 指西漢司馬遷、司馬相如的作品,這里借指侯方域的文章杰出。坐車郎: 晉朝潘岳長得英俊貌美,乘車出游,女子爭相觀看,擲果盈車。南鄰大阮: 魏晉時有南北阮。南阮指阮籍及其侄子阮咸,阮籍又稱大阮。這里借指阮大鋮。敝: 謙稱。年伯: 古代科舉考試,同年登科的為“年誼”。稱其長輩為“年伯”。花錢粉鈔:買花粉裝飾所用的錢鈔。湘君解佩: 《楚辭·九歌·湘君》:“遺余佩兮澧浦。”這里借來形容香君的卻奩。
《桃花扇》是作者在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在十余年的準備和醞釀的基礎上,創作的一部優秀的歷史劇。劇中所寫的人和事,均有史實的依據。作者正是在明末錯綜復雜的歷史背景下,展開“復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穿插于愛情的線索上,構織成波瀾起伏的戲劇沖突,揭示出南明滅亡的過程和主要原因。昏庸腐化的福王朱由崧在清軍大舉南下,國勢危于累卵,仍沉醉于聲色逸樂之中,追求荒淫無度的生活; 整個朝廷的權柄落入奸佞馬士英、閹黨余孽阮大鋮之手,文臣武將同室操戈,互相傾軋殘殺,這就勢必導致徹底覆滅的結局。對此,作品作了廣泛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具有一定的認識意義。正因為它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劇中充滿亡國之恨,故國之思,在當時沉重的民族壓迫下,足以激發人們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操,因而,這是一部洋溢著愛國主義思想的偉大劇作。
這部歷史劇擺脫一般“才子佳人”的俗套,繼承了《浣紗記》等劇作的優良傳統,賦予愛情故事以政治斗爭的內容,也擯棄了生旦大團圓的結局,應該肯定它在我國古典戲曲借悲歡離合,串演一代興亡的題材中,取得了前人難以企及的成就。
劇中塑造了眾多的典型形象。尤其作者傾注最大的熱情,描寫了一組歌妓、藝人等下層人物的群象。如李香君、柳敬亭、蘇昆生、卞玉京等,他們或不畏強暴、疾惡如仇,充滿正義感; 或不肯降敵、憂念家國,恪守民族氣節。在這些下層人物中,作者著重歌頌的是女主人公李香君。她是秦淮名妓李貞麗的養女,出身微賤;“妙齡絕色”,聰慧過人,多才多藝; 出污泥而不染,對愛情堅貞不渝,有著頑強的意志; 傾慕復社進步人士,愛憎分明,堅決反抗奸邪勢力。她是我國戲曲史上光彩奪目的女性典型形象之一。
《卻奩》這出重頭戲,是據侯方域 《李姬傳》,將阮大鋮欲交游侯方域疏通復社諸人的情節,改為贈送妝奩以拉攏侯的關目,這樣就使侯李愛情與政治斗爭緊密結合在一起。這出戲,不僅對全劇矛盾沖突的展開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且集中塑造了李香君深明大義,疾惡如仇的形象,謳歌了她的高尚的品德: 她對愛情純貞,絕不追逐富貴排場; 她對閹黨余孽憎恨,絕不與之同流合污; 她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絕不因私利而廢大義。
作者將愛情糾葛和政治斗爭交織一起,采用白描和渲染的手法來刻畫李香君的形象。
首先,置香君的形象于緊要關節處,以明快的語言,簡截的行動,形成強烈對比,顯示其思想風貌。香君對楊龍友饋贈妝奩和酒席之費,由懷疑到詢問,到“拔簪脫衣,棄擲于地”的剛烈行動,并痛斥阮大鋮“趨附權奸,廉恥喪盡”的丑惡嘴臉,將矛盾沖突推向尖端,描繪出她痛恨奸賊,不畏權勢,不慕富貴,又忠于愛情的高貴品質。兒女之情和政治斗爭合而為一,可謂一箭雙雕。
與此同時,她又嚴肅和充滿愛意地責備侯生:“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于何等也?”指責侯生“不可絕之太甚,況罪有可原”的說法,是妥協動搖的行為。男女主人公相互對比,襯出香君的政治敏感,意志剛強,立場堅定,愛憎分明。養母李貞麗的出場,也是對香君的陪襯。當香君卻奩之后,李貞麗的態度是“舍了許多東西,到底可惜”,責備香君“慣成了嬌癡模樣,辜負俺辛勤做老娘”,由此可見一個貪錢愛財,不顧賢愚善惡; 一個安貧有志,保持高風亮節,母女的性格,對照得分明清楚。
作者還運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來刻畫人物,當香君唱定 〔川拔掉〕一曲,拔簪脫衣,這時在場的人物,按照各自的心理,作出不同的反映。楊龍友面帶怒意,“啊呀”一聲:“香君氣性,忒也剛烈。”李貞麗多有瞞怨之氣:“把好好東西,都丟一地,可惜! 可惜!”還把丟卻的物件,一一拾起,豈能“金珠到手輕輕放”。而侯方域卻為香君的舉動,更加傾心和敬慕:“好! 好! 好! 這等見識,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不同人物用不同說白,無論怒責、瞞怨,還是贊賞,都從反面或者側面如同眾星托月那樣,把香君的形象烘托得更加皎潔明亮,光彩照人。
結尾,楊龍友帶著箱籠告辭之后,香君雖面有怒色,但侯生不僅毫不介意,反而贊不絕口,稱頌香君“天姿國色”,“摘掉珠翠,脫去綺羅,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覺可愛”。這一番贊詞,語意雙關,是贊其容貌絕世,也是愛其品質可貴,香君美麗的外表,輝映著可愛的心靈,頓使已經高大的形象上平添異彩。
此出戲是全劇之“關鍵”,“秀才之打也公子之罵也,皆于此折結穴。侯郎之去也,香君之守也,皆于此折生隙。”
上一篇:戲曲名著·雜劇編·王曄·桃花女(第四折)
下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四出罵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