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干
作者: 楊文明 【本書體例】
【原文】: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1)。如竹苞矣,如松茂矣(2);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3)!
似續妣祖(4),筑室百堵,西南其戶。爰居爰處,爰笑爰語。
約之閣閣,椓之橐橐(5)。風雨攸除,鳥鼠攸去,君子攸芋。
如跂斯翼(6),如矢如棘,如鳥斯革,如翚斯飛(7)。君子攸躋。
殖殖其庭,有覺有楹(8)。噲噲其正,噦噦其冥(9)。君子攸寧。
下莞上蕈(10),乃安斯寢。乃寢乃興,乃占我夢(11)。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
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12)。
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13)。其泣喤喤,朱芾斯皇(14),室家君王(15)。
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16)。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17)。
【鑒賞】:
這是一首帝王宮室落成時的頌歌。宮室的主人是誰?其說不一。一說周宣王,一說泛指大貴族。從祝禱詞中說到主人兒子將來可以貴為君王的意思看,余冠英《詩經選》認為并非確指周宣王,而“是周王建筑宮室落成時的祝頌歌詞”比較妥貼。這樣,詩的作者就該是詩中的那位“大人”。周錫《詩經選》以為這“大人”“即《周禮》中的太卜,因為卜與祝都是太卜職責。”
這首詩,描寫古代建筑,取比新警,莊偉而不俗麗;敘寫帝王生活,也細膩生動,極富情趣。全詩凡九章。在第一、第二章里,詩人先向讀者展現了一幅自己目見耳聞,心領中新居主人全家和歡樂的生活圖景。帝王喬遷,群臣恭賀,一路行來,詩人看到:遠處的南山,蒼郁幽深,近處的河水蜿蜒活潑。一遠一近,一靜一動,在空間廣闊的背景下,在靜與動的統一中,他感到了大自然的深蘊與生機。“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八字,先勾出了新居的四圍環境。在這幽雅所在,詩人看到主人的“百堵”宮室如竹林稠密,似松柏茂盛,聽到了自宮室中飄逸而出的歡聲笑語,由此感受到了主人家兄弟聚族而居,和睦相處的溫馨生活氣氛。在這里,人與環境統一,人與人和諧,而且這和諧會使人感到活力。由于這畫面是人與物事的形、色、聲、情出自詩人的視聽與感受,溶和著詩人的欣羨情緒,當他向讀者傳遞的時候,自然帶著感情力量,使那境界令讀者心向往之。而這一切,又都是“似續妣祖”的結果。承繼祖業有所拓展,于是有了這“百堵”的龐大建筑群;承繼祖德有所光大,于是有了兄弟間的“式相好”、“無相”。孝與悌是最大美德,詩人不愧是以卜祝為業的太卜,他是深知祝頌秘訣的。
第三章寫新居建筑過程,是追記。這一章用筆極簡。只八個字就寫出了建筑勞動的緊張繁忙,而且形聲兼備。“約之”、“椓之”寫勞作、捆束板筑和夯筑。“閣閣”、“橐橐”分別象其聲。兩個動詞并未具體描繪形體動作的狀態,但是聽那“閣閣”、“橐橐”的聲音,其動作又分明可以想見。用繩索捆束板筑能發出“閣閣”聲,不用力怎么行?那動作該是用兩腳踩住板筑,雙手拽住繩頭,手腳反方向用力拉蹬吧。“橐橐”聲音沉悶、滯重,非把杵高高舉起,用力砸下而不能發出。而這用力,又恰反映出操作者務求其牢的心理狀態。后三句寫勞作結果,新居落成。在寫事中,也寫了情。可以想見,主人遷入,風雨威脅解除,雀鼠侵擾避免時的輕松愉悅。在這里,出現了一個對比:奴隸的緊張繁重勞動與主人的輕松安逸生活。我們讀來會從中獲得對奴隸制社會的認識。
四、五兩章極寫宮室之美,歷來為人稱道。為什么?且看:起句“如跂斯翼”,說那建筑如人蹺腳而立,這不是遠觀獲得的外部印象么?說那建筑情態莊嚴肅穆,這不是觀者的感受么?接下來寫建筑四棱分明齊整如箭鏃,四角飛檐翹起,如鳥如雉展開色彩斑斕的雙翅奮飛,這不是人繞行四周才能看到么?寫宮院,先是地面的平坦和廊柱的高大,其后才是屋宇內部,這是依人的移動而確定的敘寫次序。寫宮室之大,不著一寬闊字樣,只落墨于宮內光線明暗變化,這寬闊也只在有了觀者視感后才能知覺的。這兩章有人說是班固“《兩都》所祖”,“包都一篇《靈光賦》”,“有少許勝多許之妙。”其妙處不僅在于狀物生動逼真,井然有序,比喻新穎、貼切,還在于兩章看似獨寫建筑,實則兼寫人事。可令讀者想象出在主人引領下,群人迤迤而行,自遠而至,繞行四周,又登堂造室,且于觀瞻中侃侃詳說的情景。于是眼前展現了一幅類似《紅樓夢》里大觀園落成,賈政門客,同僚們觀賞并竭盡稱頌能事的生活畫面。尋味之下,情趣盎然。
六、七、八、九四章,寫“莞蕈”、“寢興”、“說夢”、“占夢”等情景。朱熹說:“夢兆而有祥,亦頌禱之詞也。”以占夢之法,行祝禱之事,確是太卜之業。但這里所寫的,又并非都是太卜的頌詞。第六章寫主人于莞蕈之上安寢中做了一個夢,夢中出現了熊羆、虺蛇等物事,晨興之后,先自有了推詳,以為吉兆,這才說給太卜。太卜順其意,才有了后三章從夢兆主人生子生女、到子女床、裳、玩具,到將來男兒為君王,女兒做賢婦這一系列大吉大利的頌詞,也才畫出了一幅幅民俗畫面。這里又把祝禱溶于寫事,事中又可見人。主人說夢時的微妙心理,神情態度,太卜占夢時對主人言色的察觀,心理的揣摸等形象,雖未著墨,卻仍可為讀者掬來把玩。
今天的讀者,常感到古詩中頌體詩佳作甚少。原因是頌詩中多見華詞富句,少有真情實感,一味稱揚,往往失之呆滯。《斯干》構思,卻顯出于新巧,事序其經,頌贊其緯,使人物音容心態影綽其詞,鮮活靈動,確是頌詩中獨具特色的佳篇。其寧靜、歡樂、溫暖的生活氛圍,對未來的企望,又隱隱觸動讀者心弦,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量,使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弄璋”、“弄瓦”至今還是男尊女卑思想的依據,這一點是不容忽略的。
上一篇:《文王有聲》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新別離》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