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調·青杏子〕送別
〔青杏子〕游宦又驅馳(1),意徘徊執手臨岐,欲留難戀應無計。昨宵好夢,今朝幽怨,何日歸期。
〔憶江南〕腸斷處,取次作別離(2)。五里短亭人上馬,一聲長嘆淚沾衣,回首各東西。
〔初問口〕萬疊云山,千重煙水,音書縱有憑誰寄?恨縈牽,愁堆積,天天不管人憔悴!
〔怨別離〕感情風物正凄凄,晉山青,汾水碧,誰返扁舟蘆花外,歸棹急,驚散鴛鴦相背飛。
〔擂鼓體〕一鞭行色苦相摧,皆因些子(3)。浮名薄利,萍梗飄流無定跡,好在陽關圖畫里。
〔催拍子帶賺煞〕未飲離杯心如醉,須信道“送君千里”(4)。怨怨哀哀,凄凄苦苦啼啼。唱道分破鸞釵,丁寧囑咐好將息。不枉了男兒墮志氣,消得英雄眼中淚。
【解析】夫妻離別之怨,特別是丈夫求官、為官在外,不知何時再見的別離之怨,是古代詩歌常見的主題。元散曲由于有其質樸自然、鮮明生動的語言特點,表現這一主題往往更為真切動人。作者充分發揮了套曲的特點,詳盡地述說了夫妻別離的全過程,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夫妻別離的“怨怨哀哀,凄凄苦苦啼啼”,使人不忍卒讀。作者起筆就寫夫妻二人執手臨岐,不停地說著“昨宵好夢”,今日別離的不舍之情。妻子還問及丈夫歸期如何,丈夫必定回答,“當不在遠”。一開頭就畫出了令人心斷腸碎的場面。五里短亭處夫妻“回首各東西”了后,作者分別寫了丈夫和妻子各自的聯想:妻子望著千萬疊云山,千萬重煙水,想起丈夫的音書憑誰可寄,想象著丈夫自碧水青山中歸來的情景。丈夫則在揚鞭催馬之時,對于追求浮名薄利頗有悔意,想起自己將來行蹤無定,又有畏懼之感。可是,想起了妻子臨別時的叮嚀囑咐,又決心收起自己感念妻子的眼淚,不枉五尺男兒,不墮自己志氣,決心有所成就。這樣,就于悲凄之中添加了幾絲豪情,頓覺不落俗套。把夫妻離別之情寫得如此動人,不能不說作者以套數見長。
上一篇:經典《〔商調·梧葉兒〕嘲謊人·無名氏·》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正宮·塞鴻秋〕》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