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是蘇軾被貶黃州游赤壁時所寫的詞。時年四十七歲。蘇軾本來是一個頗有政治抱負的人物,但時至此日,人將半百,功業無成,見到自己所游之地名曰“赤壁”,不禁想起了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以及在這場爭逐中出奇制勝,建樹英雄業績的周瑜,詩人神往于豪杰人物,對比之下,更感自己之無所作為,至此忽生“人間如夢”的思想,向江上明月揚灑杯中酒,以寄感慨。這首詞雖分上下兩片(兩片為一闋,闋音“確”,曲終叫闋),但所寫內容卻有四部分。第一部分由“大江東去”到“風流人物”,這是寫時間的變化會使英雄人物的業績成為過去,并以此引出三國周郎赤壁的回憶,與最后結尾的“如夢”相照應。第二部分由“故壘西邊”到“一時多少豪杰”,這主要是具體描繪赤壁的景色,這是那些風流人物活動的一個舞臺。這段描寫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是它把大江與波浪進一步加以具體深化;啟下,是它擺出了雄奇壯麗的江山圖景,當年人們爭的是這個,下一段中所寫的雄杰正是在這個舞臺上成名的。第三部分從“遙想公瑾”到“灰飛煙滅”,這是贊頌周瑜的功業的,它是第一部分“淘盡千古”的具體接應,因為是往事隨流而去,故而“遙想”;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這文韜武略,風流儒雅使曹操的水師戰船全部化成灰燼,這樣的歷史壯舉的完成,有如輕松的說笑,就更顯得是豪杰人物了。第四部分從“故國神游”到“還酹江月”,這是作者懷古后的現實感嘆。作者本欲有所成就,然而結果卻空生滿頭白發,不由得產生了“如夢”之嘆。在全篇詞中,蘇軾思想感情是很矛盾的,他崇慕功業,神往雄杰,但自己卻又不能有所作為;人生有為,當須及早,但自己卻“早生華發”;眼見壯闊奇妙景色,驚贊“江山如畫”,回到自己遭遇的地位上來,一回想生活,又有“人間如夢”之感。但在這種矛盾的思想感情中,英雄主義的豪邁精神,卻占有突出的地位,在歷史上所產生的實際作用也主要是如此。
上一篇:蘇舜欽《城南感懷呈永叔》詩意|閱讀答案
下一篇:賀之章《回鄉偶書》詩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