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生查子》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含羞整翠鬟,得意頻相顧。雁柱十三弦,一一春鶯語。嬌云容易飛,夢斷知何處?深院鎖黃昏,陣陣芭蕉雨。
這首詞的作者一作張先。今從《全宋詞》。
此詞是寫一男子對情人的回憶和思念。上片寫他們初識時的歡快,下片寫分手后,男子的孤寂與惆悵。
首二句用白描手法寫一少女在彈箏,始而她羞云滿面,下意識地整整自己的發鬟;繼而舉指彈箏;當彈到高潮時,她得意地頻頻回看少年。從情態看,這彈箏女當是一個涉世不久的歌女或少女。“含羞”二字一是寫出少女在所鐘情的男子面前所特有的羞澀,這從側面也襯托出少年的美俊;一是寫出她在開始彈箏時的膽怯心理。“翠鬟”,是婦女發式的美稱。“整翠鬟”三個字,除了表示古代女子常有的習慣動作外,還揭示了她在情人面前唯恐鬢發不整的心態。而“得意頻相顧”一句寫得最為傳神。“得意”二字,在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少女彈箏彈到高潮處,自我滿足的心理;一是指她在情人面前那種興奮、激動的感情。而“頻相顧”三個字,不僅寫出了少女眉目傳情的神態,而且寫出她欲從少年的表情上尋覓知音的急切心情。同時,“得意頻相顧”又當是雙向活動:當少女彈箏到快意時,不由得回看少年;而當少年欣賞箏聲的信息反饋回來后,少女則愈加得意;而愈加得意,也就愈加頻頻回看少年。總之,從“含羞整翠鬟”到“得意頻相顧”,不僅寫出了時間的流逝過程、少女心理的適應過程,而且寫出了他們愛情的發展過程。接下二句是正面寫彈箏。“雁柱十三弦”,是箏的代稱。唐宋時,箏有十三弦,每弦以一柱支撐,斜如雁行,故稱。“鶯語”,是以擬人手法形容悅耳的箏聲。而在“鶯語”前著一“春”字,不僅表明春天的鶯聲最美妙,而且說明少女以箏傳情,向少年傳去愛情的信息。
過片二句既承上又啟下,轉寫離別后之悵恨。“嬌云”與“夢斷”是用典,出自宋玉《高唐賦》:“昔者,先王(楚懷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女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后遂稱男女之幽會為巫山云雨。此句似乎暗示他們的幽會。是青年男女的私下偷情,還是秦樓楚館的逢場作戲,并沒有說。但他們的歡會是暫短的,很快就分手了。是生死幽隔,還是封建禮教的阻遏,也沒有說,都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嬌云”,既是用“云雨”之典,又暗喻美發,并回應“翠鬟”二字。這里是借代彈箏女子。“容易飛”,是說她的離去是輕易而迅速,因而也留下了無限的遺恨。下一句“夢斷知何處”,似他問似自語,當有兩層含義:一是說他們的昔日的幽會好似陽臺之夢,如今人去夢斷而不知人去何處;一是說少年追憶往事,漸入夢境,一覺醒來,精神恍惚,而不知夢斷何處。這一句情思綿綿,別恨悠悠,把少年的無限懷念和悵惘之情充分地表達出來。如果說以上各句都是寫往事或夢境的話,那么最后二句則是對男子現實處境的描寫。前一句是寫靜:深院獨處,悄然無聲;夜暮閉門,則更加沉寂。后一句是寫動:急雨陣陣,淋打芭蕉。但這急雨似乎又打在懷人的心上,使他心煩意亂,愁腸百結。
這首詞章法結構既嚴謹又跳蕩。人物形象既隱約又鮮明。上片正面寫彈箏女子,側面襯英俊少年;下片實寫少年,而虛寫少女。虛實相間,情景交融。結尾以動寫靜,動靜結合,猶如撞鐘,余音不絕。
上一篇:《牛希濟·生查子》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阮閱·眼兒媚》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