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
白云望不盡,高樓空倚闌。
中宵鴻雁過,來處是長安。
作為中國六大故都中建都次數最多的一個城市,長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是歷代詩人特別喜歡短吟長詠的題目之一。但是在何景明之前,似乎很少有人用一種根本不以長安本身為主要描摹對象的手法來抒寫這一主題。上面這首五言絕句《長安》,則一反常規,用一種聯想式的手法成功地完成了有關主題的塑造。
我們或許首先可以把這首小詩當作是一曲思念的獨奏,白天又連夜晚地在高樓中悠然鳴響。登臨高樓,獨自憑欄,望著那碧空中無邊無垠的云海,我們的主人公完全沉浸在一種難以用言語述說的情思之中。不知不覺地,時間悄悄流逝了,白日過去,黃昏也過去了,即逐漸濃密的夜色籠罩了天空。寧靜的夜空中,忽然有一只鴻雁飛過。也許是某種思緒在起作用吧,我們的主人公用一種淡淡的但卻是十分肯定的口氣自語道:它是從長安飛來的。因為是獨處,所以不會有誰去跟他爭論那鴻雁的真實故鄉。然而對于認定那鴻雁來自長安的詩人來說,這種夜色朦朧中的判斷又是怎樣地富有神奇的魅力啊!由此而來的聯想,很可能會因鴻雁的飛過而插上翅膀,自由地飛翔到次日之晨。
我們也可以將這首小詩看成是一幅融匯了陽光、白云、夜色、鴻雁的奇異畫卷。這畫卷里晝與夜的同時展現是詩人心境的真實展露——或許它還包含著某種超時空的感受;這畫卷里無生命的白云與有生命的鴻雁同樣具備了一份自由瀟灑的姿態,則完全是因為我們的主人公將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所致。
意味深長的是,可以引起我們如許聯想的這首《長安》詩,它的作者何景明先生卻是明代鼓吹“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古文學派別——“前七子”中的重要人物。這其實在這首詩中也可以找到一點痕跡,比如“白云”、“高樓”、“中宵”、“鴻雁”乃至詩題“長安”,同樣的用詞——也可以說是同樣的意象——在明代以前的詩中頻繁出現,幾乎成了某種約定俗成的東西,但在一般層次重復(用詞)的基礎上通過重新組合,形成了嶄新的藝術形象,而這種嶄新的藝術形象又可以引起后人那么多的聯想,則“前七子”的所謂復古,是否僅僅具有消極色彩呢?看來是未必的。
上一篇:袁凱《客中夜坐》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徐熥《丹陽遇陳十八》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