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依依裊裊復青青,勾引春風無限情。
白雪花繁空撲地,綠絲條弱不勝鶯。
楊柳枝原是樂府古曲,《樂府詩集》收有大量的南北朝至唐的《折楊柳》和《折楊柳歌辭》、《折楊柳歌》等詩歌,白居易和劉禹錫據此創作出新的歌詞和曲調,即白、劉所說的“新翻《楊柳枝》”。這種新詞實際上是富有民歌色彩的七言絕句,創作時間大約為大和末年于洛陽。
本篇是白氏《楊柳枝詞》八首之一,作者于詞中著力描寫楊柳的動人形象。詞第一句寫楊柳的容貌體態。《詩經·采薇》曾用“依依”兩字來形容楊柳的輕柔飄動,此詞不滿足于此,作者于一句中連用三個形容詞“依依”、“裊裊”、“青青”,細繪楊柳的柔軟、細長和青綠。詞這樣寫,當然把楊柳的外形纖細無遺地描繪出來了,給人的印象自然更為具體,但也惟其如此而形近呆板,它沒有能給人留下想象的余地。
第二句是寫楊柳的神情。本來是春風吹拂楊柳,撫摩楊柳,勾引楊柳,但作者卻偏要說楊柳勾引春風,挑逗春風。楊柳成了主動,成為情種,楊柳全身蕩漾著無限風情。這樣楊柳一下子被寫活了。這一筆具有獨創意義。在中國文學史上寫楊柳的詩詞不乏其篇,人們也多知道寫楊柳離不開春風,但是在他們筆下的楊柳卻始終是被動的,是接受春風的邀引而起舞的,只有白氏,才反其道而行之。此詞這一傳情之筆,使前一句過多的寫實得到緩解、平衡和補救。
“無限情”三字實際上也貫穿三、四兩句?!鞍籽笔切稳萘?,“撲地”,就是滿地,是說無數的柳絮鋪滿地面。因為楊柳多情,因此她無私地、靜悄悄地吐出銀絲裝飾大地。
最后一句亦奇。作者把柳枝的柔弱喻之曰“絲”,狀之曰“不勝鶯”,使詞平添了許多情趣。尤其是“不勝鶯”三字,人們閉目遐思,仿佛可看到鶯拽柳枝,欲上不能,欲飛不得,拍翅急叫的逗人景象,這是作者的又一創造。
上一篇:白居易《閨婦》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元稹《西歸十二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