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寶玉柳絮詞·南柯子(第七十回)
【原文】
空掛纖纖縷,徒垂絡(luò)絡(luò)絲①。
也難綰系也難羈②,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
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
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③。
【注解】
①纖纖縷、絡(luò)絡(luò)絲:喻柳條。意思是說:雖然如縷如絲,卻難系住柳絮,所以說“空掛”、“徒垂”。
②綰(wǎn)系:打成結(jié)把東西拴住。
③隔年期:相隔一年才見一次。
【背景】
湘云的一首《如夢令》引發(fā)了黛玉等人填詞的興頭,“便擬了柳絮之題,又限出幾個調(diào)來”,大家都來填詞。探春拈得《南柯子》這個詞牌,只填了上半闋便寫不下去了,寶玉看后提筆續(xù)出下半闋。
【賞析】
詞的上半闋寫柳絮與柳枝分離,東西南北隨風(fēng)飄游,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起《分骨肉》那首曲中“一帆風(fēng)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的句子。詞中暗寓探春離親遠嫁的意思是明顯的。探春寫了上闋再寫不下去,正是對命運徒嘆奈何的表現(xiàn)。寶玉作的下半闋“落去君休惜”,只是一句空洞的安慰話。“縱是明春再見”,也許隱寓著探春遠嫁后還有和寶玉相見的機會,因曹雪芹沒有寫完全書,具體情節(jié)就無從知道了。
探春后來遠嫁不歸的意思已盡于前半闋四句之中,所謂白白掛縷垂絲,正好用以說親人不必徒然對她牽掛懸念,即《紅樓夢曲·分骨肉》中說的“告爹娘,休把兒懸念……奴去也,莫牽連”。這些話當然不是對她所瞧不起也不肯承認的生母趙姨娘而說的。作者安排探春只寫了半首,正因為該說的已經(jīng)說完。同時,探春的四句,如果用來說寶玉將來棄家為僧,不是也同樣適合嗎?唯其如此,寶玉才“見沒完時,反倒動了興”,提筆將它續(xù)完。這一續(xù),全首就都像是說寶玉的了:去休惜,來自知,所謂隨緣而化,蹤跡難尋;夫妻相見之期猶如牛郎織女。書中說寶玉自己該作的詞倒作不出來,這正是因為作者覺得已經(jīng)沒有再另作一首的必要了。
上一篇:紅樓夢《惜春悟禪偈(第八十七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
下一篇:紅樓夢《早知日后閑爭氣(第八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