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偓
鵝兒唼啑梔黃嘴,鳳子輕盈膩粉腰。
深院下簾人晝寢,紅薔薇映碧芭蕉。
這首寫景詠物的小詩,出色地描繪了深院的鬧春景象。立意新穎,寫法很有特色。
首先,作者不直接寫深院的幽靜,而是用鬧春的景象反襯出深院的幽靜冷落。你看,深院里有黃嘴的鵝兒在呷水嬉戲,有美麗的鳳子在輕盈地翩翩飛舞,紅色的薔薇花映襯著綠色的芭蕉葉,這是多么熱鬧、美麗的春景;但是,人呢?人在簾后晝寢,院子里卻沒有人!這熱鬧的春景不正反襯了深院的幽靜冷落?
其次,作者善于選配聲、色,善于煉詞。寫鵝嘴用“梔(zhī)黃”,顏色鮮艷、具體。寫鳳子的腰用“膩粉”,“粉”即白,“膩粉”則比白多一種色感,說明作者的感受非常細膩。“梔黃”、“膩粉”、“紅”、“碧”等表顏色的詞的運用,使畫面色彩繁麗,顯出熱鬧的春意。象聲詞“唼(shà)啑(zhá)”(鵝兒呷水聲)和形容詞“輕盈”的運用,使對“鵝兒”、“鳳子”的描寫極為生動、傳神,使畫面活潑,聲色并茂?!谤Z兒”即鵝雛,“鳳子”即蛺(jiá)蝶(蝴蝶的一類。杜甫有“穿花蛺蝶深深見”句)。作者不用“鵝雛”、“蛺蝶”,而用“鵝兒”、“鳳子”,顯得十分親切。這些,都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第三,反復運用對照的手法。一是色彩的對照?!皸d黃”、“膩粉”、“紅”、“碧”相對照,四種顏色都顯得更鮮明。二是動態和靜態相對照。薔薇、芭蕉和晝寢的人,與呷水的鵝兒,飛舞的鳳子相對照,靜態的更靜,動態的更活躍,動靜結合,相映成趣。三是環境與人物相對照。鬧春的景象,繁麗的畫面,反襯了晝寢的人的無聊、清冷,也含蓄地反映了作者不肯附“逆”而遭忌后的心境。正如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所說:“寫深閨晝寢,以妍麗之風景映之,而含情在言外?!?/p>
上一篇:高蟾《宋汴道中》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韓偓《自沙縣抵龍溪值泉州軍過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絕》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