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嘲甄士隱(癩頭和尚)》慣養嬌生笑你癡(1),菱花空對雪澌澌(2)。
慣養嬌生笑你癡(1),菱花空對雪澌澌(2)。
好防佳節元宵后,便是煙消火滅時(3)。
【注釋】
(1) “慣養”句:慣養嬌生,即嬌生慣養,對孩子備加寵愛縱容,這里指年過半百的甄士隱對三歲女兒英蓮的寵愛。癡,愚癡(癩頭和尚對甄士隱的嘲笑)。
(2) “菱花”句:菱花,菱花鏡。澌澌(sī):象聲詞,指風、雨、水發出的聲音。雪澌澌,形容雪盛大的樣子。王建《宮詞》:“月冷江清近臘時,玉階金瓦雪澌澌。”這里比喻甄士隱嬌生慣養女兒,到頭來落得一場空,菱花鏡徒然照出其滿頭白發,也暗示英蓮將來會落入薛蟠手中(“雪”與“薛”諧音)。
(3) “好防”二句:好防,仔細提防。好,表示程度深。煙消火滅,形容火勢兇猛,很快便燒完了。
【譯文】
如此嬌生慣養女兒,可笑你真是太愚癡了!到頭來滿頭白發徒然對著菱花鏡,落得孤苦寂寞的下場。大禍就要降臨了,可要仔細提防啊!元宵佳節你的女兒被拐騙,而后你家又會遭火災。
【鑒賞】
曹雪芹通過描寫甄士隱“徹悟”出家,第一次表露虛無主義、宿命論思想
《紅樓夢》開卷第一回,曹雪芹設下第一個“陷阱”(“將真事隱去”、“用假語村言”),帶出兩個人物:甄士隱、賈雨村。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
甄士隱,江南姑蘇人,年已半百,在當地算得上是望族,然而轉眼之間,膝下唯一的五歲愛女英蓮在元宵佳節夜被拐騙,從此杳無音信,不出兩個月,家中又遭火災,被燒成一片瓦礫。甄氏夫妻帶了兩個丫鬟到田莊上安身,怎奈當時水旱不收,盜賊蜂起,民不安生,難以維持。甄士隱只好帶了老妻、丫鬟去投靠岳丈。到了岳丈家,將積蓄的銀子置了些薄田與房舍,因為他清閑慣了,不善稼穡,“勉強支持了一二年,越發窮了下去”。甄士隱連遭變故,加上岳丈不時冷言冷語,貧病交迫,竟生出厭世的念頭來。可巧一日拄了拐杖出外散心,來了個瘋道人,口中念念有詞,甄士隱只聽清楚“好”、“了”二字,“一聞此言,心中早已徹悟”,隨口唱和這“好”與“了”。唱和完,“同了瘋道人飄飄而去”。后來甄士隱修道成仙[小說最后描寫他將幼時遭劫、此時“塵緣脫盡”已死的女兒香菱(英蓮),接引送到太虛幻境警幻仙姑處,即是說他已成仙]。
十分明顯,甄士隱是個虛無主義、宿命論人物。《嘲甄士隱》也是一首虛無主義、宿命論詩。癩頭和尚對甄士隱預言,元宵佳節夜將失去女兒,而后家中又會遭火災,后來果然都應驗。從主觀唯心主義出發,預卜未來吉兇果然應驗的觀點,是十足的虛無主義、宿命論思想的表現。這種思想怎么來的?就甄士隱而言,是在家庭、生活遭受大變故之后“徹悟”來的。甄士隱原來就不是唯物主義者。有一天他在書房閑坐,“至倦時攏書伏幾少憩,不覺朦朧睡去”,竟入仙人世界,碰見一僧一道正在交談(此交談中曹雪芹又帶出了浪漫神奇的賈寶玉的第二個來歷,詳見第一百二十回《離塵歌》鑒賞),他聽得明白,很感興趣,請求二位仙師將所談因果詳細說明,以便讓他“稍能警醒,亦可免沉淪之苦”。又有一天他抱著小英蓮逗玩,來了一僧一道,那癩頭和尚指著他大笑,口中念了此首《嘲甄士隱》詩,過后他心想:“這兩個人必有來歷,該試問一番,如今悔之晚矣。”做夢遇見仙人要求指點迷津,聽了癩頭和尚的預言覺得必有來歷,這些都表明甄士隱的迷信思想很重。正因為如此,他在家庭、生活遭受大變故之后,在貧病交迫中,聽了瘋道人具體又形象的宣揚虛無主義、宿命論思想的《好了歌》,思想上立即引起共鳴,“徹悟”了,并馬上付諸行動,緊跟瘋道人而去。
曹雪芹為什么要塑造甄士隱這么一個人物,而且又安排在《紅樓夢》開宗明義的第一回?這是有原因的。曹雪芹本人就遭受了家庭、生活的大變故,因受時代、階級的局限,又受宗教思想的影響,頭腦中同時存在著兩種矛盾思想:一種是現實主義的,批判的;一種是虛無主義的,宿命論的。通過甄士隱的遭遇與歸宿,曹雪芹第一次將自己持有的虛無主義、宿命論思想表露了出來(以后在安排眾多人物的悲劇命運、悲劇結局方面還會表露出來)。之所以在開卷第一回開宗明義時即提出來,表明這種思想在《紅樓夢》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
上一篇:《萬象爭輝(探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悟禪偈(惜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