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古度
老來貧困實堪嗟,寒氣偏歸我一家。
無被夜眠牽破絮,渾如孤鶴入蘆花。
林古度在明代是一個平民,入清后依然不仕,旅居南京,晚年生活窘迫。這首詩就是一個寒士窮困晚景的寫照。
貧士沖口出常言,就自然真實地表露了自己的苦況和心境,是此詩的一個特色。冬夜寒冷,人人同感,家家一樣,可因為作者窮困已極,覺得特別寒冷,也就怨怪這寒氣似乎都集中于“我一家”了。這種夸張不實的寫法恰恰逼真地道出了他那實在可嘆的困境。在這寒冷難耐的冬夜,作者在嗟嘆的同時,又表現了對生活的諧謔態度。末兩句以自我解嘲的語氣,既具體形象地寫出了窮困的狀貌,又含有詼諧幽默的情趣。家無長物,唯有一條破棉絮御寒,自己睡在破絮中,恰似一只孤鶴鉆入蘆花中棲息。白發老人與孤鶴,破絮與蘆花,兩相對應,比喻新鮮而生動,活畫出一個處于困境而又能安于貧賤不失樂觀之趣的老人的自我形象。以諧筆寫窘迫之狀,亦可見出作者入清以后,人窮而志節不窮的精神狀態。這首詩使人自然想起唐代以窮困至死的詩人孟郊。孟郊在冬天作《謝人惠炭》詩云:“暖得曲身成直身”,搬家時作《移居》詩云:“借車載家具,家具少于車”,都是面對窮困而透露出幽默的心態。林古度亦然,愈見詼諧自謔,令人讀后愈覺得他的晚年生活“實堪嗟”了。
林古度早年與明代晚期竟陵派的代表人物鐘惺、譚元春交友,但他的詩又與竟陵派大有不同。竟陵派追求詩旨幽眇,風格孤峭險澀,而林古度詩清新曉暢,語言不務雕琢,這一首和另一首《吉祥寺古梅》,全不用典故,詩句自然流出,平中見趣,就是如此。
上一篇:徐熥《郵亭殘花》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宋琬《江上阻風》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