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額頻頻夜到門,水邊蹤跡漸成群。
我今避世棲巖穴,巖穴如何又見君?
這首詩揭露了統(tǒng)治者對貧弱百姓殘暴肆虐的罪惡行徑。詩中以虎作喻,表面處處寫虎,實則句句關(guān)合腐朽殘暴的統(tǒng)治者。
首句的“白額”指虎,因虎額有白色條紋,故稱。首句的關(guān)鍵在“頻頻”,極寫虎害之頻繁,故下句接“水邊蹤跡漸成群”,河邊的沙地上留下了一串串虎的印跡。由這“頻頻”和“成群”,可見百姓受搔擾侵害之甚。而后兩句寫“我”因受不了這種侵擾而躲避山林深處,可偏偏在那里還是遇見了猛虎。“巖穴”,此處指隱居山林。“又見君”,含義深刻,說明天下一片黑暗,虎狼橫行,百姓生活在黑暗、恐怖之中,逃不脫,避不開。作品不僅寫了世道的荒涼,山上山下的白虎成群結(jié)伙,吞噬殘害人民;更寫盡了世道的可怕,衣冠禽獸比比皆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躲不勝躲,防不勝防。
寫法上,作者沒有從正面著筆刻畫虎之兇猛殘暴,而是通過受害者的主觀感受和躲避行動的描寫,展現(xiàn)出豺虎橫行給百姓的心理造成的巨大傷害,使讀者從惡果看原因、自然地批判和譴責吃人的虎狼、動亂的社會。再者,作者將廣大人民的遭遇,以“我”而帶出,反映了普遍的社會問題,而且“我”的感受真實、具體、生動,具有典型性,因而更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通過這首詩,可見詩人憂國民、傷時世的情懷。因而《石園詩話》有:“……《虎跡》諸詩,感時懷舊,頗似老杜筆力”的評價。
上一篇:韋莊《憫耕者》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崔道融《寄人二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