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倫·我沒有愛過這世界》中外哲理詩賞析
我沒有愛過這世界,它對我也一樣;
我沒有阿諛過它腐臭的呼吸,也不曾
忍從地屈膝,膜拜它的各種偶像;
我沒有在臉上堆著笑,更沒有高聲
叫嚷著,崇拜一種回音;紛紜的世人
不能把我看作他們一伙;我站在人群中
卻不屬于他們;也沒有把頭腦放進
那并非而又算作他們的思想的尸衣中,
一齊列隊行進,因此才被壓抑而致溫順。
我沒有愛過這世界,它對我也一樣——
但是,盡管彼此敵視,讓我們方方便便分手吧;雖然我自己不曾看到,在這世上我相信或許有不騙人的希望,真實的語言,也許還有些美德,它們的確懷有仁心,并不給失敗的人安排陷阱;我還這樣想:當(dāng)人們傷心的時候,有些人真的在傷心,有那么一兩個,幾乎就是所表現(xiàn)的那樣——
我還認(rèn)為:善不只是空話,幸福并不只是夢想。
《我沒有愛過這世界》選自《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第三章第113~114節(jié)。在113節(jié),詩人用“我沒有愛過這世界,它對我也一樣”統(tǒng)領(lǐng)全節(jié),提出了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這一適用于社會學(xué)的物理學(xué)命題,吸引提請人們的注意。接著拜倫歷數(shù)了總論的論據(jù):由于“我”沒有阿諛?biāo)舻暮粑瑳]有忍從地屈膝,沒有膜拜偶象,沒有奴顏,沒有隨俗,沒有隨大流當(dāng)行尸走肉,所以被世界“壓抑而致溫順”。114節(jié)繼續(xù)歷數(shù)這個世界的可惡:我和它彼此敵視,因為它不真誠、騙人,給失敗的英雄安排陷井……”但是,詩用最后一行:“善不只是空話,幸福并不只是夢想”作結(jié),表達自己對善和幸福的堅定信念。
“我沒有愛過這世界”用一個悖論來表達自己對世界、人生滿腔摯誠的情愛,表現(xiàn)了遺世獨立、自由不羈的品格。首先,作為詩人理念的體現(xiàn),我們看到了“拜倫式英雄”的典型。哈洛爾德形象的高傲、孤獨、冷漠、憂郁,對社會的倔犟、叛逆品格矗立在我們面前;其次,拜倫詩中抒情主人公熱情奔放、遺世獨立、追求理想的觀察家、評論家形象同樣感人肺腑;其三,詩人現(xiàn)身說法,指出了處世為人的準(zhǔn)則。對社會的黑暗、腐敗、騷動、骯臟、流言蜚語,誹謗中傷,應(yīng)當(dāng)有堅定的思想。品格高潔而不隨風(fēng)俯仰,理性堅強而不奴顏婢膝,壓不垮,打不敗,堅持正確的處世態(tài)度。這使人想到拜倫在攻擊誹謗面前不屑一顧,不屈膝討?zhàn)埖膽?zhàn)斗風(fēng)姿。詩人一生“舉一切偽飾陋習(xí)悉與蕩滌”,“不克厥敵,戰(zhàn)則不止”,對世界的毀譽褒貶、是非善惡,認(rèn)為“皆緣習(xí)俗而非誠”,于是“均措而不理”(魯迅語)。詩人的作品,詩人的經(jīng)歷說明了拜倫對世界的摯誠熱愛,他為理想、為自由,為推翻封建專制,為民族解放,竭盡心血精力,戰(zhàn)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詩人拜倫用生命實踐啟示人們正確的處世做人,用詩篇為世人樹立了光輝的生命形象。
詩篇用一個悖論潛藏了對人類、社會、自然的洞明與體驗,表達了自己對生活、自由的摯愛,別致的藝術(shù)手法,給人深刻的印象。詩篇中盡情渲染了“我”的滿腔憂憤和摯愛,突出了主體,感情奔放、熾烈,濃厚深摯;語言形象、絢麗,以夾敘夾議手法表明自己的人生觀念,處世準(zhǔn)則,發(fā)人深省;詩中所充溢的深摯感情,是詩人身體力行、藝術(shù)創(chuàng)造雙重實踐的寫照。鋼鐵般的意志、昂揚不撓的精神,刻骨的恨里包藏著熾烈癡情的愛。正是這種豐富而偉大的情感,造就了拜倫偉岸高大的人格形象,使他在藝術(shù)上也達到巨大的成就,成為英國和世界詩歌史上的巨擘。
上一篇:《丁尼生·我不妒忌籠中出生的小鳥》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莫里斯·我的和你的》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