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碧城·瑞鶴仙》原文賞析
予昔有《齊天樂》雪山觀日出之詞。今游炎嶠,觀海日將沉,奇彩愈烈,更賦此詞,而感慨深矣
瘴風寬蕙帶。又瘦影扶筇,楚香間采。登臨感清快。對層云曳縞,亂峰橫黛。搴裳步隘,正雨過、湍奔石瀨。戰松林、萬翠鳴秋,并作怒濤澎湃。
凝睞,陰晴弄暝,愁近黃昏,蜃華催改。明霞照海,渲異艷,遠天外。佇丹輪半亸,迅頹羲馭,哀入驃姚壯采。渺予懷,此意蒼涼,更誰暗解?
呂碧城中年去國,卜居瑞士雪山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遂經美洲歸香港。序中所言雪山日出詞作于異域,及詠海日將沉,則在香港之炎嶠矣。倉皇避亂,其心境自非往昔間居事佛之時。雖日落奇彩,悅目賞心,亦驅遣不散詩人心頭的悲涼意緒,徒增感喟耳。此作渾闊蒼涼,氣象卓絕,出于巾幗詞手,益見難得。
“瘴風寬蕙帶”,迎面吹來陣陣挾著濕氣的海風,蕙草在風中俯仰,舒卷,飄舉,有如衣帶之輕展。瘴風,本為南方容易讓人染病的濕熱之氣,這里借指海濱濕潮之氣。蕙草如帶,是遠觀所見。接下來二句也是拉開距離反觀自身: “又瘦影扶筇,楚香間采?!斌?,竹杖?!笆萦胺鲶獭?,一幅剪影。形單影只,不免孤獨,詞人卻自有雅韻: 一路攀登,一路采擷奇花異草?!冻}》中多詠香草之語,所詠有江蘺、辟芷、秋蘭、揭車等。是故詩人取楚香之名?!坝帧闭?,重來也?!暗桥R感清快”句,點明“登臨”意趣,暗中轉筆,由人及景,振起下文。“對”字直捷將景物拉到眼前: “層云曳縞,亂峰橫黛?!笨窗?,山間白云迭起,若素縞飄舞;險峰叢立,呈現一片青黛。有色彩,有動態,紛然雜陳,歷歷如見。詞之行文,以作者(在古典詩詞中,抒情主人公往往即是作者自己)的行跡為線索。至此,又以“搴裳”二字照應。這二字取自《詩經》成語,謂提起裙衣。步隘,行于仄徑險路?!罢弊忠惶幔纸泳罢Z。山雨剛過,澗中水流湍急,漫上灘頭?!巴谋际癁|”有前人“清泉石上流” (王維)詩境。再看遠處,一片青翠,這是山石草樹輝映之色。“鳴秋”,不僅是草樹的搖落,且有風兒的吹拂,鳥兒的鳴叫,等。這種種聲音,全都融匯在萬頃松濤的怒吼中,滾滾滔滔,震天動地。
下片以“凝睞”過拍,將上下片連作一氣。山里乍陰乍晴,變幻之間,天色向晚。薄暮給詩人帶來的是淡淡的哀愁,讓人感到光陰易逝,美好年華不過是一場海蜃?!按吒摹保o迫之極。雖然時近黃昏,畢竟是“夕陽無限好”,何況是在海濱呢?且看: “明霞照海,渲異艷,遠天外?!碧焐系脑葡?,水中的光影,交映出迷人的異彩,向天邊照射。這奇幻的景致,啟發了詩人的聯想。于是筆下出現了神話境界: “佇丹輪半亸,迅頹羲馭,哀入驃姚壯采?!濒撕婉{著太陽車奔馳,忽然失落了半邊車輪,終于這位勇敢的馭手跌入海中,多么威武而悲壯的一幕! 以丹輪喻太陽在古代詩詞中并不少見,此詞之妙在于和下面幾句一起構成生動的神話活劇。讀者不難看到,作者抓住了海日沉落所具有的象征意義,突出了“壯” 與“悲”的交融、統一。
是落日感染了詞人,還是詞人感染了落日?詞篇抹上一層悲慨的顏色。歇拍是一聲長長的嘆息: “渺予懷,此意蒼涼,更誰暗解?”愁腸百結,無人會意,以問句出之,愈見沉痛?!吧n涼”二字,正可概括本詞主旨。此作除氣象渾闊而外,拈用“楚香”、“搴裳”諸典,全不費力,尤其妙用羲馭神話,皆可顯示作品典雅的特色,讀來只覺清氣撲面,一洗塵俗。
上一篇:《周權·滿江紅》原文賞析
下一篇:《孫原湘·甘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