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
秣陵懷古
山色江聲共寂寥,十三陵樹晚蕭蕭。
中原事業如江左,芳草何須怨六朝。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年),納蘭為姓氏,原名成德,后改名為性德,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屬滿洲正黃旗,是康熙朝大學士明珠之子。康熙十五年(1676年)進士,選授三等侍衛,尋進二等。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與朱彝尊、陳維崧并稱“清詞三大家”。有《通志堂集》傳世,《納蘭詞》尤為知名。
題解 秣陵,南京古稱。秦始皇改金陵為秣陵,首置秣陵郡。
簡析 作者通過對故都南京一片寂寥冷落,北京明代十三陵遺址也一派肅殺寂寞的描繪,揭示王朝興亡更替不可避免,勸勉那些沉溺在前朝情結之中的人,不必為已成過去的事物嗟嘆不已。此詩立意深遠,頗有“勸君莫奏前朝曲”之意。
上一篇:《秦風·蒹葭》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綺羅香·詠春雨》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