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薦包勇與賈政書》甄應嘉
甄應嘉
世交夙好,氣誼素敦。遙仰幨帷,不勝依切。弟因菲材獲譴,自分萬死難償,幸遇寬宥,待罪邊隅,迄今門戶凋零,家人星散。所有奴子包勇,向曾使用,雖無奇技,人尚愨實。倘使得備奔走,糊口有資,屋烏之愛,感佩無涯矣。專此奉達,余容再敘。不宣。
紅樓夢中的“甄家”,早在小說的第二回,就通過人物之口有所展示。作者故意標榜其家乃是“金陵城內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意在突出其顯貴身份,以與賈府相對應、相映襯。但是,正如脂硯齋甲戌本在此回所批“此銜無考,亦因寓懷而設,置而勿論。”至于其“甄家之寶玉,乃上半部不寫者,故此處極力表明,以遙照賈家之寶玉。凡寫賈寶玉之文,則正為甄寶玉傳影”。所以,《紅樓夢》后四十回續補者編創甄應嘉及其兒子甄寶玉、家仆包勇等的故事,亦是力圖追蹤曹雪芹匠心杰構,以臻“全璧”的善舉。至于藝術效果如何,則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這篇由續補者代甄應嘉編擬的《薦包勇與賈政書》,有幾點值得賞析:第一,它雖不如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十八回中代賈政所擬《上賈妃啟》那樣獨具個性而又諷寓深峻,但也不全象后世一些批評家所謂“續補者寫不好貴族社交語言”(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文學史研究集》)的籠統論斷;它其實是一篇相當精致的古體散文。為了幫助青年讀者欣賞,現將它翻譯成現代漢語:
兩家世代交往,感情一貫很好,更兼氣韻相投,因而友誼一直深厚。雖處地遠隔,我卻衷心地仰慕你的雅望和風范(以尊貴者車上之帷幕——“幨帷”,代指對方,以示敬仰),非常懇切地依戀于你!但是,小弟(我)因(做官之)才能薄弱而遭到朝廷的貶謫,自己估量雖身死萬次也難以補償我嚴重的罪過;幸而得到皇上的寬大處理,我只被遷徙到邊遠地區(尚可保留性命得以殘喘)。如今卻門庭凄涼寂寞,家人流落散失(難以一一敘說)。我的奴仆包勇,往日曾經被我驅使服務,雖然沒有什么出色的技能,但他的為人尚算誠實。如果使他能供你差遣而為你效勞,那么就能讓他掙得一口飯吃。(倘若)因為你對我的友愛而連及照顧我的舊仆,(那么,)我對你真是感激不盡,無限欽佩啊!專為此事向你敬表心意,其他的請允許我以后再說吧。(好友之間,恕我)不宣
不難看出,這封書信,遣詞造句雖較平實,但語氣情調頗合落職貴族的心性口吻;其層次清晰,結構勻稱,亦符合一個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上層人物之筆致。開頭兩句,僅以熱忱的語言,回顧并肯定了雙方的深厚友誼;隨后兩句,繼而在平等深交、一貫情篤的基礎上,寫出自己對對方的尊敬與向往,這就顯得既誠摯、謙恭,而又不失身份、不為卑賤。這跟曹雪芹前面對人物的交代是一脈相貫的——《紅樓夢》第二回寫道:“這甄府和賈府就是老親,又系世交,兩家來往極其親熱的?!彼?,這封書信的這些語句,就顯得很熨貼、很自然。接下來,“菲材獲譴”等四句,簡括地敘述了官場傾軋爭斗中自己的不幸遭遇?!胺撇摹敝~用得極好,既自認有“罪”,又隱含冤屈;剛柔兼濟,皮里陽秋,且能不露形跡、不留把柄。而且,正因“菲材獲譴”,方才“門戶凋零”;唯其“門戶凋零”,遂致薦仆求人。層層相因,步步扣題,顯得循序有致,情詞剴切。既要向人薦仆,理當陳述仆人之長,以期引起對方之好感。本信的可貴,正在于不象市俗小民那樣,以浮詞套語而自炫自夸。信中先說“向曾使用”,既暗寓了對他的實踐檢驗,又潛含著對他的一念情義;次敘“雖無奇技,人尚愨實”,可見褒貶鮮明而持論公正,這就容易為對方所理喻和接受,這也符合封建正統派主子的用人標準:對奴仆的要求,首先就是忠誠與馴服。與《紅樓夢》同時期的另一長篇世情小說《歧路燈》,以及后于《紅樓夢》的長篇風俗小說《兒女英雄傳》等,均著意描塑了忠心勤勉的奴仆形象,可見這里不說包勇的其他之長,只突出他“人尚愨實”一點,正反映了當時封建貴族的一種典型心理。續補者這樣寫,當是遵循曹雪芹主張文學反映社會時該“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之美學規范的體現。隨后,寫信者將求人之情和感激之意,巧用“屋烏之愛”這一成語(語本《尚書大傳》“愛人者,愛其屋上之烏(鴉)”),堪稱駕輕就熟、圓潤妥貼的精工之句。顯得典雅而又鮮豁,生動而又簡練,雖高明作家恐亦難以另換更為美妙的筆法或言詞。續補者高鶚,既中過進士,授過內閣中書,擢侍讀,選過江南御道史刑科給事中,充當過順天鄉試同考官,又有過“閑且憊矣”的生活體會,所以他能代甄應嘉編擬出如此恰切身份情致的書信。這也從一個側面給后世社會留下了一段不乏文彩的藝術剪影,所以,這封書信自有其存在與品賞的價值。
第二,由于這封薦書,導致包勇得以合情入理地參與賈府的活動。寫此包勇,既可以跟賈府的焦大遙相映襯,——“兩峰對峙”“雙水分流”本是《紅樓夢》的一大藝術特色,續補者別開天地以增強《紅樓夢》這個藝術特色的新境界,自是可喜的貢獻;又可以由這包勇而有機地勾連若干新的情節,擴大小說對社會生活的輻射面,從而豐富并鮮活了小說的形象系列與審美意趣。例如,《紅樓夢》第一百零七回,寫賈府衰敗之后,“府內家人”(即奴仆人等)紛紛“各自另尋門路”;就在“恰遇榮府壞事”的時刻,包勇果然“倒有些真心辦事”,卻因別人排擠等種種原因而插不上嘴,只得悶悶生氣地度日。忽然一天,“吃了幾杯酒,在榮府街上閑逛”,聽得路人談論那賈雨村竟在賈府遭事時“狠狠的踢了一腳”,演出了背恩負義、落井下石的丑劇,他于是“趁了酒興”,當面把乘轎而過的賈雨村大聲地痛罵了一頓。事后因別人搬弄是非,卻被賈政叫進去責罵了一通,從此“派去看園,不許他在外行走”,遂又牽引出《紅樓夢》一百十一回包勇痛打強賊、一百十二回包勇呵斥賈府主子縱容“三姑六婆”混進混出等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新人耳目,而且頗富機蘊。如果說,焦大在賈府“鮮花著錦”時,公然揭露貴族們驕奢淫逸、偷雞摸狗的丑行,是前部《紅樓夢》中一大生輝之文,那么,這里借包勇形象,于賈府衰朽淪落時,憤然怒斥賈雨村兩面三刀、心狠手辣的劣跡,實在是后部《紅樓夢》相機暴露封建官場真相的生花之筆。包勇的所言所行,正跟甄應嘉推薦信上“人尚愨實”的評語遙相呼應。續作者如此鋪排,在結構與氣氳上,均能生發出珠連絲結、先后掩映的藝術效應。一百多年前,一位卓有見地的鑒賞家(哈斯寶)曾經在《紅樓夢》第二回敘及‘甄府”的地方批道:在“賈家出場之前就議論一通甄家”,“這便是簾中顯花影之法”。那么,這“簾中花影”的美感意趣,正是靠了后四十回《紅樓夢》的續補者匠心經營而最終完成的。于此可見,《紅樓夢》的續補者尚不乏機杼獨運的審美創造力。
上一篇:《花名簽酒令八則(其四)》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榮禧堂對聯》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