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彥·長相思》原文賞析
折花枝,恨花枝,準擬花開人共卮,開時人去時。
怕相思,已相思,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
此詞寫女子的相思,構思極新奇可喜。通篇全用女子口吻。上片全從“花”字生發。“準擬”是打算的意思。“卮(zhī支)”是酒杯。女子打算同戀人花開時節,共同飲酒賞花,但到花開之時,他卻離去了,這怎不叫她失望?“折花枝”雖然只是寫了女子這個動作,但自然使人聯想到折枝的人,使人聯想到“人面桃花相映紅” (唐崔護《題都城南莊》)的境界,實際含著以花喻人之意,也在寫女子之美。還使人聯想到春光明媚,春色宜人。而在這大好春光中,映著女子美麗的面龐,婀娜的身影,折花枝的優美姿態,——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圖畫! 不僅此也,“折花枝”是為了賞玩,或插鬢,或供瓶,是在室外觀賞之不足,猶欲與之朝夕相伴,表明女子對花的喜愛之甚,見出她愛美之心,而且表明她的性格比較活潑開朗,不是悶守深閨的抑郁的女性。鮮花從來就被看作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常常用來代表美好的愛情,因此,折花枝這個動作本身,就包含著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從以上幾層意義講,“折花枝”都包含著喜悅和幸福。然而,因為女子與戀人共同對酒賞花的愿望不能實現,因而又使她“恨花枝”了。此刻他在干什么呢?如果戀人在此,對此大好春光,飲酒賞花,該有多好?可他偏偏此時離去! 縱使折下花枝,插在鬢邊,又有誰來贊賞?“恨花枝”即恨戀人。不過,這種恨的本身,就包含著愛,恨是為了愛。“恨”字寫出了她的極其復雜的內心活動,與“折”字同樣含蘊不盡。
下片上承花開人去,寫她的刻骨相思。“怕相思”是因為相思折磨人,使人痛苦。但雖然“怕”,卻又不能擺脫; 當心里產生“怕相思”的想法時,就已經在相思了。“輪到”表明她過去還沒經歷相思之苦,正因為這回是初次嘗到它的滋味,所以就特別叫人難以忍受,才體會到它是這樣糾纏人,令人無法擺脫。結句是前三句的總結,是由李清照詞化出。清王士禎《花草蒙拾》云:“俞仲茅小詞云: ‘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 (按見《一剪梅》)視易安‘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可謂此兒善盜。然易安亦從范希文(仲淹)‘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按見《御街行》)語脫胎,李特工耳。”此句極生動形象。相思是痛苦的,同時又是幸福的,是含著幸福的痛苦。正因為如此,這“一絲”當中,有愛,有恨,有失望,有希望; 有時兩眉深鎖,有時又眉梢飛揚,它的含意的豐富,表情的多樣,很難用言語來表達和形容,而她對戀人的無限深情和懷念,即凝聚在這“一絲”中。
此詞構思精巧,卻又不使人感到矯揉造作。字詞的疊用加深表達了思想內容,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是本篇寫作上的最大特色。
上一篇:《李攀龍·長相思》原文賞析
下一篇:《湯顯祖·阮郎歸》原文賞析